文化中国行|北京:传承长城文化 守护精神根脉
来源:龙8国际 更新时间:2024-11-02 02:25:57
一大早,文化趁着暑气还未升腾,中国年过花甲的行北长城保护工程师程永茂就拄着登山拐杖,和施工队员们一起沿着蜿蜒的京传山路前行,直到来到北京箭扣长城五期保护修缮项目的承长城文现场,为箭扣长城121号敌台“诊断病情”。化守护精
夏日里的文化箭扣长城掩映在山峦叠翠中,气势恢宏。中国不久前,行北不远处的京传120号敌台出土了包括长城建筑构件、火器、承长城文铜钱等在内的化守护精一批重要文物,为还原明代戍边将士的神根生活场景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120号敌台发掘前坍塌严重。文化过去遇到这种情况,施工人员就直接清理了,但现在我们逐步开展长城修缮‘考古先行’,能防止对文物的‘无意识’破坏。”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尚珩说。
开展长城研究性修缮项目是北京加快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彰显中华文化标识的缩影。针对长城这一大型线性世界文化遗产,北京近年来加大系统保护力度,形成了以协调保护为基础、以价值挖掘为牵引、以融合发展为驱动、以公众参与为支撑的保护传承思路。
“我们汇聚专业力量,加强考古调查、文物保护、古建修缮、遗产监测等多领域的联动,全面保护长城本体和周边环境。”北京市文物局遗产管理处处长毕建宇说,2000年至2023年,北京组织各方力量实施长城保护工程120余项,使用财政资金近6亿元,长城保护管理状况显著提升。
如今,长城北京段已组建起500余人的长城保护员队伍,实现“一人一公里”参与长城遗产监测。
回想起义务巡查保护长城的日子,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80岁的村民梅景田不禁感叹:“现在村里的每个人都明白了保护长城的重要性。看着越来越美丽的长城,心里就是踏实。”如今,梅景田的几位同乡通过笔试、面试、体能测试等,已成为专职长城保护员。
有的长城保护员还经培训配备了无人机等设备。毕建宇介绍,2023年,北京开展省级长城保护现状评估项目,依托无人机采集数据对长城现状残损和病害进行自动识别并开展科学分析,实现对长城的高效监测。
在北京,科技力量正赋能长城文化遗产保护、提升长城展示阐释水平。比如,北京首次在国内开展长城碑刻微痕提取和数字化识别工作,高水平精确还原长城文物上的文字史料。
北京还选取长城周边一批高品质、高知名度的景区和资源富集的村落、乡镇,着力打造系列文旅融合片区。
今年4月,在延庆区八达岭镇举办的一场环长城越野赛串联起多段长城,让中外跑者充分感受长城的雄伟与历史的厚重。“这场比赛带动相关民宿集群的收入较前几年同期翻了一番,带动地区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八达岭镇党委宣传委员高媛说。
在石峡村,一个包含数十家民宿在内的民宿集群已然形成。临近周末,石峡村的精品民宿客房几乎被预订一空。“在我们民宿小院的二楼露台,可以边喝咖啡、边欣赏不远处的长城敌台。”村民董进林向记者介绍自家闲置院落翻修后的成果。
“游客来我们这里,主要就是为了看长城。”石峡村党支部委员谷文亭说,“自然风光是一方面,长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天然的教材。我们建设石峡村乡情村史陈列室、开办长城主题书店、开展长城文化体验活动等,让回乡的游子能望得见‘乡愁’,让游客对长城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石峡村乡情村史陈列室现在已成为游客来石峡村的热门打卡地。陈列室外的木栅栏上,“李闯王过石峡”等长城传说故事被制作成了一幅幅漫画,用手机扫一扫漫画右下角的二维码,一个个传说故事出现在手机上。陈列室内,村民们捐赠的老物件、长城保护员背回的石刻文物等,讲述着长城石峡段的前世今生。
北京建筑大学教授汤羽扬说,长城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当外国人提起中国时,往往会想到中国的万里长城。北京近年来加大对长城本体的保护力度、对长城文化价值的挖掘力度,这些都有助于向世界讲好长城的故事。
记者:罗鑫
编辑:贾真、刘梓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