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手语博物馆揭牌,镇馆之宝是……
来源:龙8国际 更新时间:2024-11-02 00:36:29
9月21日,由南京市聋人学校建设的全国“手语博物馆”揭牌,这是首个手语全国首个手语博物馆,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亲笔题写“南京市手语博物馆”馆名,博物宝为博物馆提升了文化内涵。馆揭馆2024年全国聋校推广国家通用手语研讨会也同时召开。牌镇
全国首个手语博物馆揭牌
镇馆之宝是四本《聋人手语草图》
揭牌仪式上,南京市聋人学校的全国同学们为与会嘉宾们带来了精彩的手语歌表演、手语诗词朗诵等丰富多彩的首个手语文化展演,展示了聋人学生的博物宝才艺与风采。仪式上,馆揭馆南京市手语研究所同步授牌,牌镇标志着南京聋校在手语研究领域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同时发布了《国家通用手语百句聋校日常教学用语》新书,全国为聋校手语教学与研究提供了新的首个手语参考资料。
目前,手语博物馆征集到来自国内外80多家单位和个人捐赠的各类资料4000余件,主要分三个部分:序厅、展厅一和展厅二,全面展示手语起源与发展脉络、手语研究、推广及手语文化,成为全国听障教育学校的交流平台。手语博物馆的成立,不仅为手语文化的保存与推广提供了重要场所,也为公众了解和学习手语提供了便利。
记者了解到,手语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四本发黄的旧书:《聋人手语草图》。南京市聋人学校党委书记陈源清介绍,这是1959年中国聋哑人福利会手语改革委员会制定的统一手语,就像普通话一样,手语也要统一,而手语统一就是从1959年开始的。虽然初期收录的词不多,一本书只有500多个词,但它是统一的开始,为现在国家通用手语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意义非常大。在没有统一之前,各地的聋人都是使用自己的手语,就像方言一样。
记者在博物馆内看到,馆内还展示了可以互动的“手语数字人”,只要你跟她对话,她就可以立马翻译成手语。“我们国家有很多公司都关注听障人士,研制了手语数字人,手语数字人可以将我们的普通话转化成手语动作,让聋人朋友更好地接受信息,了解社会,参与社会。”
陈源清表示:“我们建博物馆主要是收集、研究、推广国家通用手语。作为基层聋校,南京聋校创建于1927年,是中国第一所公立特殊教育学校。我们有责任把收集、研究、推广国家通用手语的责任扛起来。手语博物馆建成以后,我们将向社会大众开放,尤其是对青少年开放,让青少年学生走进手语博物馆,通过手语了解聋人,更多地关注残疾群体,让他们从小养成平等、尊重、友好地跟残疾人士相处的习惯,共同创建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明天是国际聋人日,手语博物馆的揭牌对全国的聋人来说,也是一件喜事。欢迎全国各地的聋人走进博物馆,我们愿意跟他们共同来研究推广国家通用词汇。”陈源清说。
与高校合作研究,
填补空白,加快推广通用手语
活动期间,来自中国残联、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华夏出版社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以及全国各地的聋校代表、教育工作者和手语爱好者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手语教学的进展情况和国家通用手语的推广策略。
陈源清表示:“手语博物馆建立以后,我们同步成立了手语研究所。研究所将充分利用馆藏资料,结合实际需要,在国家通用手语大政策的指引下,积极地研究一些空白点,在全国加快推广通用手语的使用,为全国的听障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工具,让他们更好地获得知识。”
陈源清介绍:“2024年1月,由中国残联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发文,要求加快在特校推广国家通用盲文通用手语。作为基层特校,我们主动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专家联合研制在聋校教学所需要的一些国家通用的手语。日常教育教学的手语打法,目前国家通用手语还没有全覆盖,我们做了一些补充。我们也把教材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做了统计,比如小学一年级到九年级,目前使用的语文教材中有成语1200个,国家通用成语只有198个,还是比较欠缺,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我们合作研究了两本书,一本已经出版,一本年底即将出版。”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推动了国家通用手语的普及与推广、加强了手语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也为聋人群体与社会的融合搭建了更加坚实的桥梁。南京市聋人学校及各界人士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化手语文化、手语教学的研究与传承,推动听障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聋人群体享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通讯员 周秋红 姚怿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摄影 新华日报视觉中心 刘莉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