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青年中医师的援外和“援内”之路
来源:龙8国际 更新时间:2024-11-01 22:25:55
2023年是援内中国医疗援外派遣60周年,2024年是位青外和江苏省医疗援外派遣60周年。我有幸被选为中国援外医疗队员,年中于2023年的医师9月22日飞往马耳他共和国,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援内援外生活。
在这段承载了两个60周年的位青外和特殊日子里,我经历了一场心灵的年中洗礼。
我从一开始的医师兴奋、好奇,援内过渡到习惯、位青外和平常,年中再到后来的医师生病、焦虑……在漫漫的援内援外路途中,我不得不同时又踏上了“援内”的位青外和心灵之路。
一
江苏省的年中援外医疗队,出发前都会有半年的线上语言培训和四个月的基地封闭式综合素质培训。2023年的4月10日,我如期到了南京基地,开始了封闭式培训。我深知自己的英语水平不如别人,这一直是我的一个心理负担。因为我知道我不仅仅要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我还需要用语言和病人沟通、交流。俗言道笨鸟先飞,所以每天的英语课前,我早早的来到教室,早自习、晚自习也不敢落下,学习和研究各种句式,朗读背诵各种范文,丝毫不敢怠慢。队友之间也经常互相学习演练,互相帮忙鼓励。每天穿梭在课堂和校园之间,让我有一种重回学生时代的美好错觉。除了英语学习外,我们还有礼仪、宗教、急救、安全等综合课程培训,还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在基地学习
基地的生活十分清净、不必关心家庭和工作中的各种细琐繁事,但又过的无比充实。在学习放松的时候,我也有机会偶尔去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去试着理解一下生活中的一些爱与被爱。
二
时间的齿轮悄无声息地拨到了马耳他时刻。
刚到马其他,对一切都感觉好奇
岁月就这样静静的流逝着,不悲不喜,但当我感觉一切都平安稳妥的时候,灾难突然降临。在抵马后三个多月的时候,我突发神经性耳鸣,这个不速之客的到来,打破了我看似平静的生活。发病时,正值元旦假期,我躺在了床上整整两天没有出去。那24小时不停地蝉鸣声、发动机声以及脑鸣音,给我的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把我的生命带到从未体验过的低谷。我第一次开始认真地思考死亡。
其实,人真正害怕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面对疾病的未知、以及它会伴随自己多久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无穷尽的恐惧与担忧。尝试了各种治疗后,不见改善,我开始惶惶不可终日。我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失去了兴趣,时而烦躁,时而埋怨。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每一页就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中一帧一帧的闪过,我后悔之前每一次对亲人的发脾气,悔恨年少时自己所犯的一切过错。我开启了对家乡、对亲人无限的思念。
人生特定的一个阶段,偶逢某个恰到好处的小苦难,往往会为我们的生命馈赠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耳鸣后的我,变得郁郁寡欢,我的家人、医院领导不断地安慰我、鼓励我。队友们都对我无比的宽容和照顾。还记得有一天,蒋老师和我说,你总是在屋里呆着,心情会越来越糟糕,我带你出去走走吧。我和蒋老师漫步在我们驻地旁边的小道上,蒋老师像呵护一个受伤的孩子一般,对我说这是一所废弃的监狱,你看这个建筑好奇特,前面好像到了海边……那是我第一次走这条小路,我竟然不知道在这个繁闹的街区里还深藏着这么一条幽静的小路。从那以后,我似乎爱上了这条小路,几乎每天都会去看看它,小路的左侧,那座废弃的监狱后面有一块大草坪,周围用铁链条围着,我时常依偎在链条上和草坪诉说着我的心里话,我称它为我的“幽幽谷”。队长和蒋老师经常熬夜陪我到凌晨两点钟去看心理医生,驻地的马方工作人员数次帮我预约耳鼻喉科医生,队长每天帮我针灸治疗,蒋老师开车带我去医院拿药……这些都是我生命中无法复制的精神财富。
废弃的监狱和幽静的小路
当一个人面临痛苦的时候,尽管外界的安慰、鼓励是那么的强而有力,但还是需要你自己尝试着走出来。有一天深夜,我拨通了我姐的电话说:“我真的很煎熬,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姐说:“你一定要坚信,你生命中所经历的任何苦难都是你能够承受的。”我就在想,既然是我能承受的,那我还惧怕什么呢?我便尝试着让自己快乐一点。
假期后,我没有请假,如期接诊病人。缘分有时候真的很奇妙,第一个病人竟然是神经性耳鸣患者,我第一次深刻的体验到用爱去给病人看病是什么感受。因为我走着他的路,苦着他的苦,感受着他的感受,坚持着他的坚持。每天忙碌起来的生活更好过一点,节后工作一段时间后,我的脑鸣奇迹般地慢慢消失了,但耳鸣仍然继续,我幻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够全好起来。
帮病人针灸
三
后来我学着慢慢的与耳鸣处成好朋友,我惊奇地发现,原来它也不是那么的面目狰狞。白天我让自己忙起来,晚上靠安眠药维持睡眠,慢慢的,我似乎又回到了之前岁月静好的日子。这种平静既然来了,哪能轻易让它走,当我真心去留住它的时候,它就真的不走了。就像挽留一个恋人一样,它柔情的回眸,给了我巨大的安慰。
然后我有了力量开始又一次审视自己的人生。说来也奇怪,人只有在苦难里才愿意相信之前的平淡生活是如此的美好,才能耐下心来反思自己。于是我向家人坦诚了自己脾气的古怪、道出了自己曾经所做的一些荒唐之事、遗憾辜负了逝去的一些美好时光。我开始渐渐地意识到我深深的爱着他们,这种爱就像美酒一样时间越久越发醇烈。
与朋友、同事发生任何事情,我也开始尝试首先思考自己有没有做的不适宜的地方,然后竟然放下了好多之前放不下的事情,也领悟到了任何事情都可以“轻拿轻放”,没必要一头蛮劲钻进牛角尖里。抛弃患得患失的心态,以爱吸引爱。就像稻盛和夫说的:你是谁,便会遇见谁。
一场特殊疾病的经历,让我学会了如何用情感和病人交流。往后的日子里,我享受在看病的乐趣里,认真面对每一位患者。良言一句三冬暖,一句合宜的话就如金苹果放在银网子里。特鲁多医生的墓碑上镌刻着一段格言: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其实万事都是互相的,你用心对待患者,他回馈你的也会是慰藉和感动。
记得有一次,我给一个病人针灸,他特别怕疼。我详细地询问了病史,告知了治疗的过程以及可能好转的效果,并指导其生活上应该注意的事项,他特别开心。针灸时,他特别紧张,每一根针他似乎都是在煎熬,到第五根时,他大叫了一声,我连忙和他说让他放松,并解释道有些穴位下有血管或者因紧张肌肉收缩导致滞针,这些都会引起疼痛加剧。没想到他笑着安慰我:亲爱的保罗医生(我在马耳他的英文名叫Paul),不要担心,没有疼痛,就没有收获。他的这句话确实给了我很大的慰藉。
还有一次,我看了一个肩周炎患者。针灸结束后,他主动反馈说好多了,然后问我下次要不要再来以及什么时候再来。我们中国人嘛,说话比较委婉,我就说,你自己看,你根据自己的感觉,如果你觉得没有好清,你就再来。没想到他很认真地看着我,说了一句我很感动的话:你是我的医生,我相信你,你让我什么时候来,我就什么时候来。
说实话,他这句话让我有了一种被病人尊重油然而生的成就感。不是他觉得,而是医生觉得,这太重要了。
今年是我国医疗援助马耳他第31周年,一大批前辈们艰苦的付出,治好了不计其数的患者,在这个基础上,我也收获了越来越多痊愈患者的微笑和感谢。
中国的医疗援外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从大局出发、心系着全人类的健康命运。把优秀的中国中医文化传播到全球,并让当地居民能够从中受益,这条道路虽然充满了荆棘,时有艰难险阻,但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要退缩。一期离去,一期又来,中国医疗队的精神却永远不变。我定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好每天的医疗工作,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新的医疗队的到来,把这个神圣的接力棒好好的传递下去,为当地民众带来更多福祉...
中国(江苏)第19期援马耳他医疗队队员
扬州市中医院主治医师 高井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