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儒学动态
专家观点
项目成果
研讨动态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活动
传播普及 传播普及
交流互鉴 交流互鉴
尼山龙8国际·文明论坛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龙8国际·文明建设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
《孔子研究》
《中国儒学年鉴》
儒学名家 儒学名家

博物知旅

来源:龙8国际  更新时间:2024-11-02 08:20:07

 

近日,博物知旅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知旅江苏省文物局、博物知旅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博物知旅新江苏传媒(中国江苏网)承办的博物知旅2024“博物知旅”融媒体采风行活动走进盐城市博物馆进行探访,记者从其丰富馆藏中读懂城市内涵。博物知旅

“观众友好型博物馆”揭开

“何以盐城”

在全国将近300个地级市中,盐城是博物知旅唯一以“盐”命名的城市。以盐立城、博物知旅因盐而兴,博物知旅拥有2100多年建城史的博物知旅盐城历经海陆变迁,孕育了源远流长的博物知旅海盐文化。早在西汉时期,博物知旅吴王刘濞“煮海为盐”,博物知旅开启了盐城有规模的博物知旅盐业生产的历史。汉武帝时,在此设置盐渎县,盐渎故城及盐铁官署在今盐城市的市区范围内。汉代以来,盐城沿海遍布盐场,城镇渐趋繁荣,生产以盐业为主,农业、渔业及手工业也有发展,并不断地有移民到来,在为煮盐增加劳动力的同时,也使本地文化融汇四方,“俗参吴楚”。东晋安帝义熙七年(411年),朝廷改盐渎县为盐城县。由“渎”而“城”,正是盐城以盐立县、因盐建城的写照。

盐城拥有全国数量最多、序列最完整的海盐历史文物。今年9月16日,盐城市博物馆新馆迎来开放三周年的纪念日。三年来,这座承载盐城历史记忆与文化底蕴的博物馆通过多元的陈列展览、多维度的社会教育、有温度的公众服务、创新的成果转化,建设“观众友好型”博物馆,以优质文化浸润美好生活。

来到门前你会发现,和全省大多数地级市的市级博物馆不同,盐城市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独具匠心,采用仿古式宫殿式建筑,巧妙融合古建元素,和旁边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融为一体。

据介绍,盐城市博物馆的建筑面积达到3.07万平方米,展陈面积达7500平方米,馆藏文物21234件,其中珍贵文物529件。该馆共有4大常设展厅、2个临展厅,以及非遗展演中心、社教中心、文创生活馆、咖啡厅等,已成为展示盐城文化的重要窗口。

参观馆藏,令人惊叹的是,早在距今约6000年前,就已有先民在盐城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其文化面貌以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为主。在“天下盐城”常设展览,盐城各时期与“盐”相关的历史事件与实物展品讲述“何以盐城”。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的历代出土文物,无一不讲述着这里煮海为盐的城市发展故事。贝壳丛生的“八十间地层剖面”,历史积淀深厚的“盐城地层剖面示意图”,古代用于煎盐的沉重的盘铁等许多实物都引起了参观者的浓厚兴趣。

想知道盐城地理变迁,可以看名叫“八十间”地层剖面。盐城人都知道"八十间”,其位于盐城老城区。曾名游艺园。南北分别和盐城景山小学和八十间社区相接。1966年建八十间居民点,乃得名。2021年2月21日至3月31日对八十间地块进行了发掘,在宋元层里可以看到,土壤是呈淤泥质状的,里面有一些贝壳和少量的瓷器,说明宋元时期盐城靠近海边,海潮将贝壳带到了城区。到了明清时期,贝壳就几乎没有了,说明当时随着黄河夺淮之后,盐城的海岸线逐渐向东移去,盐城市区离海边便越来越远了。

其中,一块重达600多斤的国家一级文物——盘铁,不断吸引游客驻足。盘铁是古代海盐煎制的生产工具,为了防止盐民私自制盐,官方将硕大的盘铁切割成不规则的几块,由不同的盐民收藏,制盐时才拼接在一起,将盘铁烧至高温,利用卤水泼到盘铁上瞬间蒸发来完成煎盐。

《元史》当中就有记载:“国家经费,盐利居十之八,而两淮独当天下之半”,说明当时两淮的盐就占了全国之首,盐城所有盐场的盐又占了两淮之首。到了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中期,盐城的盐税占到了全国一半之多,为中国古代朝廷的经济和赋税贡献了巨大力量。

盐由水而生,盐城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水生态禀赋。“海之韵”展厅则详细描绘了盐城的生态文明内涵。博物馆利用多元化展陈设计,展示国家级保护动物麋鹿、丹顶鹤、白鹭、苍鹭、黑嘴鸥等在盐城栖息繁衍的场景,突出“湿地之都、森林之域、百河之城”的生态之美,展示生生不息的地方文明。

最近,“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首站在盐城市盐都区博物馆巡展,23件(套)馆藏实体文物,其中珍贵文物16件(套)带着千年的故事静静地等待着与您的每一次目光交汇。盐博的隋代青釉莲瓣纹八系罐也“出差”去了,它可是本地文化的璀璨明珠,让人一眼千年。

探索“博物馆+”

国庆打造“博物馆奇妙夜”

盐城中国海盐博物馆(盐城市博物馆)馆长朱海燕告诉记者,在探索“博物馆+”的实践道路上,盐城市博物馆深入挖掘馆藏文化,在保护中传承创新,让文物“活”起来,用“可观可玩可赏”的方式讲述着盐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比如依托馆藏文物盘铁,就开展与开发了一系列相关的社教活动、知识讲座、文创产品,让文物活在大众生活中。

近两年,博物馆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混搭”开放性的思维,创新推出“盐引疑云”系列探秘游活动,广受青年群体及亲子家庭的喜爱。此外,博物馆还尝试“博物馆+演艺”,与演艺剧院定制推出“夜韵盐博”情境游,让广大游客夜间来到盐博领略沉浸式观展;在“博物馆+景区”方面,馆方与荷兰花海景区合作推出“博展花开——花田里的博物馆”创意展,积极推动文物IP进景区,实现文物多样化展示。

“博物馆+汉服”方面,盐博连续三年举办“汉服文化月”活动,展示华服之美、汉礼之端,激发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还有“博物馆+影视”,盐博与电视剧《斗罗大陆2》破次元联动,合作推出限定联名纪念券,联动汉服社在馆区开展多项互动体验,让来盐博打卡成为新时尚。

据了解,盐城市博物馆2023年年度接待观众108万人次,今年以来已接待观众约77.7万人次。现在,盐城市博物馆与60多所中小学建立馆校合作关系,定期开展研学打卡、送展送教活动,推动博物馆资源和学校教育需求的有机衔接,实现“课堂”与“殿堂”的紧密携手。博物馆还结合馆藏推出“AR导览、VR数字人”等智慧导览服务,定期举办云展览、云导赏、云直播,用创意和科技赋能文博服务,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这个国庆长假,盐博每天都会延长开放到21:00。盐博新馆自2021年开放以来,就一直坚持每天开放到晚间,是江苏省最早实行晚间开放的博物馆之一。国庆长假期间,盐城市博物馆推出丰富多彩的夜游、社交活动,为观众和游客打造独具盐阜风情的“博物馆奇妙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