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来源:龙8国际 更新时间:2024-11-01 18:22:51
4月22日,记者随“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走进位于江苏宜兴丁蜀镇的中国明清老街蜀山古南街,在这里体验“紫砂人家”的文化陶生活。这里被誉为紫砂大师摇篮,中国经过修缮改造,文化老街焕然一新,中国绽放浓浓的文化人文气息,年轻人的中国回归也让老街充满创新活力。
大师在这里从艺,
浓缩一部紫砂发展史
据悉,中国蜀山原名独山,文化宋熙宁六年(1073年),中国大学士苏东坡来宜兴游历,文化看看这山与家乡的中国山差不多,说“此山似蜀”,文化后人为纪念苏东坡遂改独山为蜀山。明清陶瓷勃兴,蜀山古村成了紫砂陶制作、生产、贸易的集散地,而蜀山古村南街便曾是繁华热闹的“紫砂一条街”。
宜兴市文化出口基地主理人储诚亮告诉记者,古南街是重要的紫砂文化发源地和传承地,顾景舟、徐秀棠、徐汉棠、毛顺兴、毛国强、谢曼伦、曹婉芬等大师均曾在此生活和创业,是紫砂大师诞生的摇篮。土生土长的徐秀棠大师在《中国紫砂》一书中写道,“蜀山南街是前清到1957年间紫砂陶的窑户集中烧造、销售的基地,街上的南北杂货店、药房、粮行、陶货店密集,是蜀山一带居民购买生活必需品和做小买卖的地方。窑户多在南街有自己的门市,在这里收坯、加工,然后在蜀山南坡的龙窑烧造,再由木船经蠡河,驶入太湖运往全国各地”。
古南街很好逛,至今云集大量名人故居、商铺和作坊类的历史建筑,保留着活态的紫砂制壶工艺传承的社会关系和师徒工坊。记者看到,在古南街上的院落里,来自宜兴紫砂陶“五朵金花”紫砂陶器、宜兴钧陶、宜兴精陶、宜兴美彩陶5大类产品的传承人们现场展示绝活。1993年出生的周宇晨告诉记者,自己的店铺就开在旁边,对于年轻人来说,做紫砂重要的是基于传承的基础上做创新。
这里拥有目前国内已非常稀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传承人和传承地,呈现出紫砂壶创作、学艺、制作、展示和销售的整体过程。丁蜀镇除了具有潘家祠堂、东坡书院、常安桥等文保单位以外,古南街本身坐落有经挂牌认证的名人故居和陶器店旧址共32座。有趣的是,这里还有紫砂同业公会,每日公布银两牌价。储诚亮说,“很多名人大家都是在这里制作的,像顾景舟的松鼠葡萄十头套组咖啡茶具的拍卖成交价格高达9200元,这件作品就是在这里完成最后一道工序的。”古南街在物质空间上本身即是一部展现紫砂发展历程的浓缩历史。
十年古街改造,
吸引年轻原住民回归
“从修缮顾景舟故居开始,2015年开始,丁蜀镇对古南街历经十年改造,这里成了热门景点,很多年轻人也回来了。其实很多年轻人最初也是出去学习,学成归来又回到这里创业,发挥他们的原创能力。”在城市保护性开发和特色性建设上双轨并行,发扬“紫砂”特色,不仅留住老街浓厚的历史底蕴,还激发出日益蓬勃的生机活力。国家“十二五”发展期间,科技部对于文化遗产传承特别强调示范性,宜兴丁蜀古南街被选择成为实践示范点。
21世纪初,走进古南街,除了少数老年人生活在这里,另有几户进行手工制作粗陶用品外,其余基本闭户闲置,如今这里沿街有120多户紫砂从业者。春季蔷薇风动,随处可见的茶宠、紫砂可观赏,特色文创、文艺气息浓郁的装修风格吸引打卡,还有老房子里的戏曲演出、美术展览等也形成了当地丰富的业态。
从业者的回归跟从山水环境、街道肌理,到建筑风貌、手工业商铺等形态方面全面保护,并为手工业复苏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平台,诸如修缮建筑、改善条件密不可分。记者注意到,由于街巷狭小,需要考虑火灾隐患,不仅在房屋用材上有一定讲究,这里还设有微型消防站。储诚亮表示,其实紫砂的市场化程度较高,从业人员非常多,不需要刻意去传承保护,重要的是加强管理。但也由于这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还在不断发展出现新业态,管理的难度也不小,我们还在摸索中。”一位年轻从业者告诉记者,利用家里的房子创业便利不少,而且现在这里成了热门打卡地,周末的蜀山陶集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淘货。“原住民回来了,那对老房子则是一种最大的保护。”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沈旸介绍说,蜀山老街胡同作为江苏省第一批古建筑保护单位和宜兴市文物保护单位,东南大学设计团队对此开展了近20年的研究,明确了保护山水环境格局、街巷系统的空间格局,保护“河绕山转、街随山走、河街并行”空间格局的规划理念,包括古南街等重点风貌区的建筑立面、街道、河道等环境风貌的保护;作为生产和贸易场所的紫砂陶器行、反映紫砂发展历史过程的北厂和名人故居、代表工业生产的烟囱等紫砂文化遗产的保护;建筑分级保护和分类整治等。
比如顾景舟故居坚持“修旧如故”“最小干预”“传统工艺”等原则,最大限度保存历史信息,展示顾景舟在古南街的生活历史。顾景舟自1977年起一直生活在这里,收徒26人,徐汉棠、李昌鸿、周桂珍、葛陶中等均出自起门下。如今漫步古南街,传统文化技艺和现代陶式生活的碰撞交融随处可见,绽放出别致新颖的时代魅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部分由交汇点记者 陈越摄影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