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啡”常设计!南京“三校一中心”联合探讨融合教育新样态
来源:龙8国际 更新时间:2024-11-01 22:29:33
每年5月是啡南京市融合教育月。5月24日,常设南京市长平路小学、计南京l教育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校中心r新样光华东街小学、联合南京市鼓楼区特殊教育学校(南京市鼓楼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三校一中心)联合举行融合教育展示、探讨态研讨活动,融合探讨融合教育的啡美好样态。
清晨,南京市鼓楼区特殊教育学校的计南京l教育操场沐浴在初夏的阳光中,明亮美好。校中心r新样操场的联合一角,来自长平路小学的探讨态孩子们正在指导特校的孩子们体验非遗漆扇画;光华东街的孩子们则和特效的学生们一起在白T恤上涂鸦,画大朵大朵的融合向日葵;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的老师们则向孩子们展示他们的特色课程“非遗石绘”,以石为纸,啡在石头上作画。这些普通孩子和特殊孩子在一起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上午,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杨佳琪、赵浩两位老师和南京市鼓楼特殊教育学校王梦君老师一起给同学们带来了两节不同寻常的课程《“啡”常设计》——咖啡杯上的文创》《“啡”常制作——不一样的咖啡杯》。今天,光华东街的孩子们将要根据特校学生的喜好,为他们私人定制咖啡杯。在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将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分成四步完成任务:一、问卷访谈,形成用户画像;二、对话AIGC,形成设计方案;三、征求意见,优化完善定稿;四、选定代表发言。四个小组的咖啡杯文创经过反复修改完善,最后的作品方案亮点纷呈,有的把鼓楼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吉祥物乐咕咕、乐融融设计在杯子上;有的把长江江豚造型巧妙设计成咖啡杯的把手;有的加入了阅江楼、长城的元素……
第二节课,同学们将在三位老师的带领下,采用云锦布贴画、3D打印笔、马克笔、转印纸、陶泥、粘土等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形式将自己的设计物化,制作成一个真正的杯子以及手拎帆布袋。“我设计的这个袋子上有我们的吉祥物树娃娃,也有特校的吉祥物乐咕咕,树娃娃乘船,乐咕咕站在海豚上,他们一起在海上乘风破浪。希望特校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健康快乐,活泼地成长。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光华东街小学五年级同学孙子淇说。
“我们学校从6年前就开始举行‘向日葵’节,这也是学校融合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宣传特殊群体,让大家真正地亲近、走近这些特殊群体,了解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校长吴宁表示,每年的主题不一样,去年的主题是“拔节生长,闪亮的日子”,今年的主题是“我有一双灵巧的手”,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手,通过手来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传递的理念就是“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
吴宁介绍,每年的活动和课程也不一样。最早是“体验一天当残疾人”,比如说把眼睛蒙起来,或者举行“两人三足走路”比赛,让孩子们深入理解特殊孩子,产生共情。今年是三校一中心共创的形式,让特殊孩子和正常孩子同上一节课、共同创作一个作品、共同参与一些特色活动,从最初的体验到后来的帮扶到共创,这也是融合思维和融合课程的不断进阶和升级。
吴宁介绍,项目式学习是学校的一项特色课程,让孩子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解决真实的问题,运用跨学科的知识,从而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最开始我提出在融合教育中加入项目式学习,特校的老师们还有很多顾虑,有点不敢想象。今年3月份我们邀请了一些特校的学生来当小导师指导我们学生冲调咖啡,活动很成功,特校的孩子们也从中找到了自信。”
“今天我们的孩子参观了特校,看到咖啡屋里那么多专业设备,感觉很新奇也很震撼。”吴宁表示,今天的展示课程实现了情境与课程的融合、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的融合以及跨学科的融合,孩子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涉及到美术、信息学和语文学科的知识等等。孩子们在这种无痕的融入中进行了综合化的学习和训练,效果非常好。
南京市鼓楼区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鼓楼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赵艳霞表示,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实践。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探索,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的精神以及终身学习的习惯。而多元智能理论则为我们提供了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视角,让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潜力。期待与各位专家、老师共同开展深入研究,探索更多有效的评价策略和方法,为项目化学习的深入推进提供有力的支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