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博物馆有看头
来源:龙8国际 更新时间:2024-11-01 18:36:57
公历9月28日是南京孔子诞辰日,这一天中国各地都会举行祭孔大典。物馆而在传世文物中,南京也有不少记录、物馆展现了孔子的南京言行与思想。在南京博物院,物馆就珍藏有一幅清代书法,南京书写了孔子的物馆名句《蟪蛄吟》。
这幅书法由清代书法家郑簠所书。郑簠是物馆上元(今南京)人,为名医郑之彦次子,南京深得家传医学,物馆以行医为业,南京终学不仕,物馆工书,南京雅好文艺,善收藏碑刻,尤喜汉碑,以擅长隶书著称于清初。这幅《孔子<蟪蛄吟>句》中,郑簠出锋用笔一波三折,灵活飞动,虽然寥寥数字,却有大气象。
郑簠所写的孔子《蟪蛄吟》,全文为:违山十里,蟪蛄之声,犹在于耳。出自于《孔子家语·子路初见第十九》中的一段。说的是:孔子在鲁国担任司寇时,去拜见正卿季康子商议政事,季康子一副不高兴的样子,但孔子并不在意,下一次还是又去拜见。
孔子的学生宰予对老师屈节求见、“热脸贴冷屁股”的行为不理解,认为老师曾经说过,在位的王公大臣如果不是主动的来请教,就不应该自己贴上去。为何老师会言行不一呢?对此,孔子解释说,国家任命自己担任官职、委以重任,已经是最大的信任和礼遇。自己尽职履责,何必在意季康子的脸色?鲁国人听说这件事后,以众陵寡、以强欺弱的不良风气大为改善。
“违山十里,蟪蛄之声,犹在于耳。”孔子告诉弟子宰予,离开了高山十里路,但高山上的知了的叫声,还在耳畔回响。高山好比为官居高位者,百姓们都盯着他们的言行,所以为政就是以身作则,没有比这个榜样的影响更直接的了。
《孔子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流传至今的现存有十卷四十四篇。历史上,人们曾认为《孔子家语》是三国时期人们假托前人之名的伪作,但随着近年简帛文献的出土证明,已经确信《孔子家语》为先秦旧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可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