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儒学动态
专家观点
项目成果
研讨动态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活动
传播普及 传播普及
交流互鉴 交流互鉴
尼山龙8国际·文明论坛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龙8国际·文明建设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
《孔子研究》
《中国儒学年鉴》
儒学名家 儒学名家

小岱读史

来源:龙8国际  更新时间:2024-11-02 02:34:50

 

高考查分啦,小岱读史面对这人生的小岱读史重要时刻,高考生又紧张又期待,小岱读史古人也是小岱读史如此。“查分日”在古代就是小岱读史“放榜日”,我们不妨看看古代那些放榜后的小岱读史故事。

明 仇英 (传) 观榜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院东墙“重马拥”

与现代考生不同,古代没有网络,小岱读史所以科举考试的小岱读史结果主要是通过“放榜”的形式公布,而榜文会张贴在礼部南院(贡院的小岱读史东墙)上。据《唐摭言》记载:“南院放榜,小岱读史张榜墙乃南院东墙也,小岱读史别筑起一堵,小岱读史高丈余,小岱读史外有壖垣,小岱读史未辨色。即自北院将榜就南院张挂之。”这张榜由四张竖着的黄纸写成,因此称为“金榜”。

唐代以后,各朝代基本延续了张贴“金榜”的发榜方式,而随着录取人数的增加,纸张数也随之增加。

放榜日在古代是全国瞩目的重大日子,除了应试的考生外,其他人员也可以前来观榜,这使得放榜日更为热闹。唐代进士陈标在《赠元和十三年登第进士》诗中描述道:“春官南院院墙东,晓色初分日色红。文字一千重马拥,喜欢三十二人同。”在放榜的当天,天微微亮之时,礼部南院东墙上已经贴出了榜文,总共才有三十二人及第,但看榜的人已经多到“重马拥”。 为了缓解南院东墙下的拥堵情况,朝廷在张贴榜文的墙外边还设有一堵没有上色的矮墙,相当于现代的安全栅栏,用来隔绝看榜人与张榜墙。

有人撕榜文、有人起死回生,还有人“懒得烦”

但这一堵矮墙岂能阻挡考生们的热情?在放榜的现场,有人哭,有人笑,还有人发疯。元和六年,有一监生郭东里决破棘篱,直接把榜文给撕毁了。这个行为让当时在礼部负责科考的工作人员非常震惊,他们担心下次还有这种情况发生,后来就干脆先弄个“虚榜”贴出来,而正榜稍微晚点再公布。

撕毁榜文听起来已经有点疯了吧?别急,还有更疯的。据《坚瓠集》载,明代嘉靖初年,有一个人叫李镇,晚年得子,天天在家鸡娃,“课其学业,日以显扬期之”。到了放榜日,李镇本来已经“绝气一二日矣”,没想到报捷者登门宣布其子高中后,李镇居然“忽惊起而问之”,多活了两年。

相比于前两位,唐代的高退之可真是“悲观哥”。武宗会昌三年,高退之参加完省试后,出来感觉考得不好,没有及第的可能,于是就隐居到了山里。懒得烦。放榜后,别人都沸腾了,他自己却一无所知,好在有进士团(专门负责组织筹办进士及第后活动的人员)的过来报榜,他才知道自己高中了。这个时候,“悲观哥”也不淡定了。他在《和主司王起》一诗中写道:“何事感恩偏觉重?忽闻金榜扣柴荆”。

清 梁亯 观榜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欧阳修被落榜考生围堵

在现代人印象中,古人若是没考中,大概会一边哭一边回家,然后喝点酒,写点伤感的诗,来年再考。但在北宋嘉祐二年,放榜后没多久,一些落榜考生居然将主考官围堵在了路上……

这位主考官就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欧阳修崇文风平实,用现代话就是“说人话”,但当时却非常流行“太学体”,于是欧阳修借着自己当主考官的机会,对“太学体”文风“痛加裁抑”。评卷的时候,只要看到“太学体”写的词赋策论,都直接给低分,完全不给活路,“黜之几尽”。到了放榜的那天,人们发现当时以为会高中的考生,结果一个都没中,尤其是那些“太学体”写得得心应手的考生,几乎都落榜了。

这让落榜的考生很愤怒,于是就在欧阳修上朝时,将他围堵在路上,“群聚诋斥之”,好一通骂,就连开道的街司逻吏都无法制止。骂就算了,还有一个考生更损,写了一篇《祭欧阳修文》并投入到欧阳修家中。由于是匿名,官府也无从追究。

在这群落榜的考生中,有一个人叫刘几,“太学体”写得非常好,平日测验,基本上都会得第一,其余的考生也就“翕然效之,遂成风俗”。欧阳修听说过刘几的名字,且极不喜欢他的文风。在评卷的时候,欧阳修看到了一篇文章,凭感觉是刘几写的,于是大笔一挥,大批“纰缪”。欧阳修的感觉没错,那篇文章确实是刘几写的,刘几自然名落孙山。

押题没押对,但才华还在。落榜后,刘几更名为刘辉,改攻古文,文风也自然大变。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刘辉再次参加考试,顺利中榜,进入殿试后,考官居然还是欧阳修。欧阳修在评卷时,看到一篇《尧舜性仁赋》,赞不绝口,并将其擢为第一人,唱名时,发现这篇文章出自一个叫刘辉的进士。这个时候,有人悄悄告诉欧阳修:“此人就是刘几,他改了个名字。”欧阳修听后,愕然许久。

唐宋进士及第后对社会的教化作用

唐代科举考试放榜后,及第的考生那绝对是风光无限。“薛监晚年厄于宦途,尝策羸赴朝,值新进士榜下,缀行而出。时进士团所由辈数十人,见逢行李萧条,前导曰:‘回避新郎君!’”新进士会由进士团开路引导,列队沿街而出。古代的街道除了是交通通道以外,同时也是信息和社会舆论传递的通道。这个时候,无论是皇城中的官员,还是来围观的普通百姓,都要为新及第的进士让路。刘禹锡有诗云:“礼闱新榜动长安,九陌人人走马看。”

而在“崇文”的宋代,及第考生也会有一系列的活动。若是中了状元,还可以跨马游街,这是对状元一人的特别恩荣。据《宋史·蔡齐传》载:“诏金吾给七驺传呼,以宠之。状元给驺,自齐始也。”当时,有个考生叫蔡齐,文章写得好,人长得也帅,被宋真宗钦点为状元,并从金吾卫中选出七人为状元导从,且以七驺为状元开道。要知道金吾卫可是皇帝外出时,负责清道并奉引仪仗的卫士,而七驺之制是皇帝出巡时的骑从之制。这是何等的荣耀!

及第考生们的荣耀令人艳羡不已,同时也感染了普通的老百姓,激发起了民众奋发读书、追求功名的决心。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教化作用,于是唐宋两朝读书入仕的风气大盛,并长久不衰。

科举及第后对城市的发展建设作用

唐宋科举考试放榜后,及第的考生宴集活动兴盛,如我们所熟悉的曲江宴、鹿鸣宴、琼林宴等。这些宴集活动不仅是为及第考生们庆贺,同时也带动了当时的城市发展建设。

以曲江宴为例。在唐朝前期,长安城东南的广大地区非常偏僻,开多为官员家庙,并没有什么住宅区或是具有地标性的建筑。据《长安志》记载:“自朱雀门南第六横街以南,率无居人第宅。自兴善寺以南四坊,东西无郭,虽时有居者,烟火不接,耕垦种植,阡陌相连。”而随着科举考试放榜后,及第考生的宴集活动频繁聚集,这些偏僻的地区成为了当时的“经济开发区”,尤其是长安城东南曲江及其周围地区都得到了开发。一些具有地标性质的建筑也在此落成,如曲江芙蓉园种修建的紫云楼,便是为皇帝率领宫嫔,登楼垂帘观看及第进士曲江宴而建造的。

此外,还有长安城东南地区的通善、晋昌与修政等里坊中曲江支流流经的两岸开始兴建官府办公亭馆。据《唐摭言》载:“曲江亭子,安史之乱前,诸司皆列于岸浒;幸蜀之后,皆烬于兵火矣,所存者惟尚书省亭子而已。”到天宝年间,曲江附近一直在不断扩建。在这些地区扩建的同时,不仅对城市的发展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拉动了当地的经济消费。

金陵小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