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儒学动态
专家观点
项目成果
研讨动态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活动
传播普及 传播普及
交流互鉴 交流互鉴
尼山龙8国际·文明论坛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龙8国际·文明建设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
《孔子研究》
《中国儒学年鉴》
儒学名家 儒学名家

神舟十八号问鼎苍穹,背后有哪些“江苏创新力”

来源:龙8国际  更新时间:2024-11-01 22:42:00

 

 “三、神舟苏创二、号问后一,鼎苍点火!穹背”北京时间4月25日20时59分,新力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神舟苏创有力托举下,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号问后搭载着叶光富、鼎苍李聪、穹背李广苏3名航天员直冲云霄。新力

此次任务是神舟苏创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号问后载人航天工程第32次飞行任务。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了解到,鼎苍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的穹背背后,多项江苏创新科技为此保驾护航。新力

智能雷达再革新,练就“慧眼”护征途

火箭穿越云层,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中。此时,测控系统工作的舞台才刚刚拉开序幕。

火箭在发射阶段具有极高的风险性,直接关系到整个航天发射阶段的成败,对火箭发射阶段检测有着重大意义。中国电科第14研究所(以下简称“14所”)经过多年的技术沉淀和发展,上升段测量雷达采用了多种方式,极大提升了装备执行任务的可靠性。针对火箭飞行过程中存在的级间分离和抛弃物体现象,14所研制的雷达采用智能化处理技术,确保雷达会始终跟踪有效目标而不受掉落残骸的影响,全力保障发射任务完成。

“青岛,USB雷达跟踪正常!”历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人们总能从电视直播中听到这清晰洪亮的调度口令。

在飞船上升阶段,青岛测控站多套设备同时参试,为船箭分离、飞船入轨等关键动作提供重要测控保障,其中,离不开14所雷达的“默默守望”。

28年前,作为神舟飞船发射段陆上测控最后一站,青岛测控站应运而生。“我参加的第一次任务就是‘神五’首飞,当时既兴奋又紧张。那段时间,为了执行好保障任务,就加班加点解决技术难题、钻研技术细节。”驻守在青岛测控站的14所工作人员说。

随着测控技术的不断跃升,团队进行了百次技术验证,认真分析数据,精细完善跟踪方案,保证任务万无一失。“青岛跟踪结束!”听到这句口令,就意味着神舟飞船已经真正脱离地球怀抱,奔向浩瀚苍穹。

图片
中国电科第14研究所研制的雷达

天地通信“高速路”,核心元器件保通畅

在神舟十八号任务中,中国电科第55研究所(以下简称“55所”)作为参研单位充分发挥了自身在核心基础元器件领域的技术优势,深入参与保障了包括二极管、射频芯片、功率模块和封装外壳等在内共计15款元器件的研制任务,这些器件广泛应用于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和地面测控站的测控系统。

其中,55所参与研发的多款二极管产品应用于测控通信系统。该款产品具有耐功率强、工作频带宽、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在太空环境下能够长期稳定可靠地工作,可有效保证相关电路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保障天地可靠通信,为在轨交会对接的顺利实施起到重要作用。

为了在天地测控和信号传输搭起“高速路”,就要借助负责信号发射、接收的射频芯片。射频芯片是深空信号的“放大镜”,配套的射频芯片性能优异、质量稳定可靠。

同时,55所参与研发的多款功率模块,能够对火箭位置和姿态回传信号进行放大,实时传递运行状态数据。封装外壳为器件内部电路提供信号传输、支撑、散热和保护,具备轻量化、集成化、性能好、可靠性高、易于使用等特点,成为芯片的一层“铁甲金盔”。

配套电路强支撑,能源动力无担忧

在整个飞行任务中,中国兵器工业第214所苏州研发中心(以下简称“兵器214所”)提供的压力传感器、步进电机驱动电源电路、直流有刷电机驱动电路等3款关键元器件充当了重要角色,为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保驾护航。

其中,兵器214所研发生产的压力传感器,主要用于测量驱动机构在工作期间气体压力的变化,为飞行器的驱动安全提供监测支撑。步进电机驱动电源电路用于载人飞船的电源分系统,主要功能是驱动步进电机,控制太阳能帆板的姿态,精确调整太阳帆板与太阳照射方向的相对方位角,为飞船提供高效的电能。此外,直流有刷电机驱动电路用于对接机构系统的驱动器中,为对接工作提供动力保障。

“空天产业作为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而作为空天产业发展基础性支撑的MEMS智能传感器,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兵器214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世纪90年代起,兵器214所就承担了神舟系列飞船配套电路的研制工作,先后为“神舟”“嫦娥”“天宫”“天舟”系列等20多项国家重点航天工程的“问天之旅”提供可靠支撑。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 杨易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