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儒学动态
专家观点
项目成果
研讨动态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活动
传播普及 传播普及
交流互鉴 交流互鉴
尼山龙8国际·文明论坛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龙8国际·文明建设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
《孔子研究》
《中国儒学年鉴》
儒学名家 儒学名家

微史记

来源:龙8国际  更新时间:2024-11-02 02:28:58

 

热播剧《庆余年2》中,微史记有不少片段被网友封神。微史记“春闱案”里,微史记小人物“杨万理”一出场就引发讨论。微史记很多网友从他身上看到我们熟悉的微史记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身影。其实,微史记他们还真有一定的微史记相似度。而历史上的微史记杨万里,与江苏还有很多故事。微史记

两人有部分相似度

在小说与影视剧中,“杨万理”人设的微史记标签是“清高单纯的寒门士子,耿直忠心的微史记门生,清廉的微史记父母官”。

他八岁丧母,微史记在别人白眼下孤独成长,微史记父亲忍饥挨饿供他读书上学,只为一个渺茫的可能。虽然历经冷漠与歧视,但他为人正直、做事踏实,还极有才华。

他想要做官,是“为了为世间的不公鸣不平,只是因为不想忍,想要撞个头破血流,把声响闹大一些”。参加春闱科考入榜时“年23岁”。放榜后,杨万理被外放了实缺,京都平乱后,做了工部员外郎,修建大堤、治理水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而历史上的杨万里,生于公元1127年,正值靖康之难,北宋灭亡,南宋偏安江南,宋金对峙的时期。

相同的是家境清贫,八岁丧母,从小读书非常勤奋,父亲省吃俭用为他攒钱购书。不同的是杨万里23岁科考失利,27岁进士及第。但他有幸拜得王庭珪、张九成、胡铨等好老师,他们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民族精神,构成了杨万里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的爱国底色。后来杨万里也遇到了他的“范闲”(剧中杨的恩师)——崇信军节度使张浚。张浚勉励他不管是为官还是为学,都必须“正心诚意”,而这也是他书房“诚斋”、自号“诚斋”的由来,更是其一生为官清廉的真实写照。

常州“顿悟”

历史上的杨万里,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中进士,淳熙二年(1175年)改知常州,囿于各种原因,两年后的五月才抵常任职,淳熙六年(1179年)正月任满,改任广东提举,当年二月离常。

尽管在常州任职前后不足两整年,但杨万里对常州却非常热爱。他将在任期间所写的诗歌合集命名为《荆溪集》。“荆溪”一词也源于常州:荆溪因在荆南山(今宜兴铜官山)之北而得名,所以常用荆溪代指宜兴。而南宋时宜兴为常州下辖县,于是荆溪又是常州的代名词。

《荆溪集序》中杨万里曾自述:“其夏之官荆溪(常州),既抵官下,阅讼牒,理邦赋,惟朱墨之为亲,诗意时往日来于予怀,欲作未暇也。”可见其在常州任上,勤政勉学,读读诉状,理理财政,甚至当诗意灵感来袭时,都因政务繁忙而没有时间写下来。

在杨万里的诗里,常州的四季是这样的:

春天,“春禽处处讲新声,细草欣欣贺嫩晴”;夏天,“不是城中是瓮中,雨余日色更明红”;秋天,“绿池落尽红渠却,荷叶犹开最小钱”;冬天,“今年一雪遍江淮,半月晴光冻不开”。

常州文人雅集、组局频繁,地点往往是各有特点的亭台水榭,因此常州的郡圃、多稼亭、净远亭等成了杨万里诗中的主角。他常常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隐喻自己即使面对朝中权贵们和不同志向者的打压,初心不会变,意志不会退,“霜威奈尔何,柳色犹青在!”

常州的自然风光、节日风俗、饮食文化在杨万里的诗中都有体现,《荆溪集》相当于杨万里的常州生活Blog,“记录生活,分享小确幸”。可以说,常州的景、人、情给杨万里极大的治愈,特别是常州的冬天,给了他许多创作的灵感和顿悟。

“戊戌三朝时节,赐告少公事,是日即作诗,忽若有寤。”即1178年元旦在常州冒雪访梅的杨万里忽然“顿悟”,自此摆脱模仿他人的窠臼,诗出机枢,无所依傍,自成一家,独创了“活泼自然、饶有兴趣”的“诚斋体”。更有专家说“常州的冬天,常州的梅花,造就了诗人杨万里”。

而在常州做官的杨万里,尽心尽力为民服务,“端实而无欺”,兴水利、减税负、建书院……

1179年二月,杨万里从常州知府调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临行前,他将万缗积钱弃于常州官库,一钱不取而归,两袖清风而去。常州百姓获悉杨知州离常,满是叹惋、眷恋、依依不舍,“拦街父老不教行,出得东门已一更”。

一路南行,一直到了常州和苏州的交界处,诗人一步三回头,依然满是对常州的不舍,“常州尽处是望亭,已离常州第四程。柳线绊船知不住,却教飞絮送侬行”。

南京祭奠叔祖

常州之外,杨万里与南京也渊源颇深。

1191年,杨万里因与权臣不睦,得罪了主和派的宰相,便自请外放。朝廷挽留,杨万里坚拒。最终到南京任职江南东路转运副使,代理总管淮西和江东军马钱粮。

到任后,这年三月初三那,他便去雨花台为叔祖杨邦乂上坟。

杨邦乂曾任建康府通判,1129年,金兵南侵,杨邦乂奋勇抗敌,兵败被俘。金人劝其投降,杨邦乂严词拒绝,并咬破手指,写下“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金人允以官职,杨邦乂以头碰柱:“岂有不畏死而可以利动者?幸速杀我。”杨邦乂又在兀术的宴会上大骂,被割舌开膛,剜去心脏。

刚到南京的杨万里,除了祭祀叔祖,也想着四处游玩。杨万里对金陵早就倾慕,他曾说:“金陵,六朝之故国也,有孙仲谋、宋武之遗烈,故其俗毅且美;有王茂弘、谢安石之余风,故其士清以迈;有钟山、石城之形胜,长江、秦淮之天险,故地大而才杰。”

杨万里给我们留下了当时的南京世象:“游人不是上坟回,便是清湍禊事来”“女唱儿歌去踏青,阿婆笑语伴渠行”“粉捏孩儿活逼真,象生果子更时新”,踏青、上坟,有吃有玩,和现在也并无二致。

杨万里在任上兢兢业业,多次出门视察辖区情况。但两年不到,他又被迫辞官离开。当时朝廷打算在他的辖区内发行“铁钱会子”,明面上是用于支付部分军队的军饷,实质上想通过军人使用铁钱采买,迫使江南地区改变只用铜钱、不用铁钱的现状。若听之顺之,等不值钱的铁钱在江南全面流通起来,朝廷再通过赋税只收铜钱的方法将百姓手中的铜钱回笼。杨万里上书谏阻,不奉诏,因此得罪了宰臣,改任赣州知州,杨万里未就职,并谢病自免,回归老家,直至去世。

杨万里刚正,遇事敢言。孝宗贬他“直不中律”,光宗称他“也有性气”。他一生都不恋栈权势富贵。作京官时,早早预备好回家的盘缠,又告诫家人不许置办冗余物资,“日日若促装”待发。

他也不贪恋财物。离任江东转运副使时,应有余钱万缗,他全弃之于官库。诗人徐玑赞他“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 华文怡 臧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