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风沙无人机 这批南航老师的暑期又“土”又燃
来源:龙8国际 更新时间:2024-11-02 10:26:55
荔枝新闻讯 “沙尘暴来了!土”一声大喊随风传来,戈壁刚刚扎好帐篷长空靶机供靶团队成员还没来及休息又闻声而动。风沙队长张元杰冲出来,无人一边招呼人赶紧将大巴和卡车开到帐篷前“打掩护”,机批一边带着队员们顶着扬沙加固帐篷,南航希望能扛得住来势汹汹沙尘暴。老师
他们是期又南航无人机研究院长空靶机供靶团队,全部由南航无人机院的又燃教师组成,趁着今年暑期前往甘肃某地执行外场试飞任务。土
这个外场深处大漠戈壁,戈壁团队成员都非常熟悉,风沙但是无人自己动手在戈壁滩上搭起大型帐篷,大家却是机批真的“外行”。张元杰带着队员们边学边干,南航花了一天半的功夫,总算将帐篷“钉”在了戈壁滩上。
谁知大家刚要休息,沙尘暴就扑过来“突击检查”。紧急加固过的帐篷被八九级的狂风吹得“颤颤巍巍”,大家伙儿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眼睁睁熬到凌晨1点多,风势渐弱,队员们才疲惫不堪地沉沉睡去。
天气突变,风沙突袭,已是“家常便饭”——团队从7月16日来此执行外场任务,已经适应了前一秒万里无云、烈日当头,下一秒风沙乍起、遮天蔽日的戈壁天气。
大风面前,帐篷算是立住了,吃饭还得“加速度。”本来为了争取更多的工作时间,队员们吃饭都是“风卷残云”,可是真遇到起风了,还要吃几口换一个地方,免得迎风“吃土”。
大风对试验工作也有影响。“风太大,有时候说了也听不见,我们索性就少说话”。张元杰说,试飞任务是靠团队作战,无论是组装设备,还是完成指令,都需要队员们密切协同。多年来的默契,让大家学会了在风沙条件下“打手势”沟通。
白天,戈壁滩的气温飙升超过50℃,晚上又会气温骤降,昼夜温差超过30℃。所以,一大早就被蒸出的一身汗,入夜后又在衣服上冷凝成霜,队员们忙了一天后回到基地,往往是晚上九点多钟,下车就会冷得直打寒战。
此时,能打上一桶水,毛巾蘸着在身上擦一把,就是一天中最令人放松愉快也是最热闹的“漠浴”时刻。
当风沙都“收工”了,缺水、没电、没信号的茫茫荒野就剩下了寂寥。对家的思念在心头泛起,有信号的时候,队员们匆匆报个平安,没信号的时候,就只能把手机里家人孩子的照片翻了又翻。
团队中的陈红娟、吴保根其实都已退休,知道队里人手紧张,又主动回归。59岁的陈红娟说:“对长空靶机有感情了,觉得自己还能使上劲儿,应该顶上去。”
与年轻人同出任务,向来热心的她自然成了试验团队的大管家。谁的工作服破了,“红姨”帮着缝补好,谁有个头疼脑热,“红姨”的秘制姜茶就灌满队员的水壶;还有南京风味的馄饨、烙饼,是“红姨”给大家做爱心加餐。
63岁的吴保根,从事外场工作40年。他话不多,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总是专注于眼前的任务,默默埋头工作。这种忘我投入的干劲,让他成了年轻队员们钦佩学习的榜样。
团队中最年轻的队员是骆响,今年26岁。刚参加团队的时候,知道条件艰苦,无数次想要放弃。但是第一次执行外场任务,看到大家齐心协力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时,觉得能跻身这个团队,很值。每次全力以赴执行外场任务,并且成功完成后,他总是睡得最香最踏实。
这支团队固定班底有26人,轮转在全国不同的阵地执行试飞任务。一年中有将近一半的时间,队员们都是奔波在外场,有的队员每年在外场时间多达200余天。
“没有情怀,很难在我们团队中坚持下来。”张元杰说,这几年团队都在招纳人才,留下来的队员都是经过“实战”考验的,大家苦中作乐,才能在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任务,找到这项工作的意义。
在南航无人机研究院,像这样的团队还有很多。几乎每一次的外场试飞,都是在条件恶劣的戈壁滩,一次又一次将“为国铸重器”的忠诚担当书写在大漠深处,“在无惧挑战、攻坚克难中,催生了‘负重奋进、开拓创新、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长空精神’”,无人机研究院党委书记高小泽说到,这种精神的内核就是“艰苦奋斗铸重器、无私奉献写忠诚”,是南航人“航空报国”情怀的具体体现。
“团队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不畏酷热、不惧风沙、攻坚克难的精神令人动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在外场试飞基地慰问团队队员时,充分肯定了团队艰苦作战、实干担当的良好精神风貌。他勉励队员们在科技攻关、贡献国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奋力推动南航无人机事业乘势而上、再立新功,取得更多高质量成果。
7月末,长空靶机供靶团队顺利完成了在甘肃的外场任务,带着设备和行李和晒得黝黑的肤色,又马不停蹄地赶往辽宁省,奔赴下一个试飞场。在这个8月,他们在东北又开启了新的任务……
(记者/王晟 通讯员/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