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患者更有获得感,南通多家医院落实“改善医疗服务20条”举措
来源:龙8国际 更新时间:2024-11-02 02:22:31
近日,让患南通市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的有获医院实施方案》,共计20条措施(简称“改善医疗服务20条”)。得感多其中,南通包括推行医康融合、落实疗服先诊疗后付费、善医扩大多学科诊疗覆盖面、让患实施“医路沪通”等举措,有获医院旨在解决就医过程中的得感多难点痛点,推进便民就医从“有”到“优”。南通此前,落实疗服南通市已有多家医院分别就不同举措进行了试点,善医日前,让患记者实地探访多家医院,有获医院了解这些举措的得感多实施成效,以及给患者带来哪些获得感和便利度。
康复提前介入、贯穿全程,让患者尽早回归生活
17日上午,在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康复中心重症康复病房,康复治疗师正在给72岁的张广辉进行关节松动术和肌力训练。张广辉不慎肋骨骨折,影响到正常呼吸和心肺功能,手术后躺在病床恢复。与常规治疗不同,术后康复治疗师提早介入,帮助他每天上午床边训练,下午器械训练,有助于他更早康复。
“手术稳定后,早期干预能让病人恢复的更快些,如果没有早期干预,可能会有很多并发症。”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宋新建告诉记者,重症病人由于长久卧床,有时会导致肺炎、压疮、四肢肌肉萎缩、肌力下降等症状出现。
深化医康融合是“改善医疗服务20条”之一,南通市卫健委要求各医疗机构强化医康融合理念,建立康复科与其他专科紧密协作的服务模式,组建早期康复介入多学科团队,加强康复科在多学科会诊中的参与度。目前,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对每位新入院的康复科患者都会进行多学科讨论,涉及呼吸科、心脏科、骨科、老年科等,制定康复方案,帮助病人尽早康复。
“医康融合不只是关注慢病或恢复期,康复前移与临床救治同步。”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吴志军介绍,“医康融合”是一种多学科诊疗合作、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诊疗模式,由相关临床科室的医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 、护士等共同组成,通过不同学科间的相互协作,提高临床疗效,帮助患者更快回归生活。
“医生讲得很详细、很专业,对我术后康复很有帮助。”患者陈女士将要做肺部结节手术,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正在进行30次吸气肌力指数测试。“如果指数值偏低,手术前就开始训练,能让患者肺功能得到一定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度更好,术后康复也会更快一点。”康复治疗师缪海培说。
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把康复训练前置到病人手术前,在手术评估阶段就教会患者如何吹起、咳嗽、排痰等,有效提升了病人术后的康复效率。该院副院长韩元龙介绍,目前该院已完成全程康复管理的肺部结节手术1700多例,手术康复期由原来的一周以上,缩短至3到7天,既让病人更早的康复,也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更高效利用。“康复科已成为各科的一部分,全院的每一张病床需要时,都有康复的全程介入。”韩元龙认为,无论从个人、家庭还是社会,医康融合都是一种很好的医疗模式的转变。
建设“三大诊断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与下沉
“医者仁心,德术双馨”“慧眼如炬,明察秋毫” ,这是10岁患儿小周(化姓)送给南通市肿瘤医院病理科的两幅字,和两幅字一同送来的还有一封感谢信。此前,小周因后背却长出了大片的黑痣,四处求医无果,最后家人带她来到了南通市肿瘤医院。经过病理科团队的反复研究和临床查体,最终确诊是先天巨痣恶变伴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是恶性肿瘤转移的一种主要方式,可通过淋巴结、血运转移和局部浸润进行其他部位的转移。”南通市肿瘤医院病理科副主陈旭东说,病理诊断一定要争取做到精标准、零误差。
“多亏了病理科的医护人员,迅速进行了淋巴结的检查和活检,才能最终诊断。这个确诊不仅让我们知道了病情的真相,也为后续的治疗指明了方向。”小周的家人说。目前,南通市肿瘤医院病理科每年要进行1000多例的病理检查,随着检验技术和科室成员的勤耕不辍,目前科室检查的纠错率降低至5%以下。
走进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影像科,两排电脑摆放整齐,影像科医生坐在电脑前分析研判影像资料。影像科副主任张涛介绍,这些影像资料不仅属于本院患者,还有很多来自基层医院。“基层医疗机构摄片,影像诊断中心集中阅片、诊断、发布诊断报告。”张涛说,市三院影像科每天要为基层医院出具150份左右的检测报告,每份报告平均用时2-3个小时,科室保证医务人员24小时在岗,即使是晚上也会给医联体单位出具急诊报告。这样的工作模式方便了基层医院就诊患者进行影像诊断和疑难病例会诊。
“通过物流信息系统联通全市医疗检测系统,控制检测质量,提升检测能力。”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医学检验科副主任陈相告诉记者,形成检测南通网络后,有利于疾病的早诊早治。不过,当前南通市区多家医院的检测中心依然存在高端检测难度大,需要外送检测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相提出,未来市一院会努力引进高端检测设备和相关人才。
根据“改善医疗服务20条”要求,南通市病理诊断中心、影像诊断服务中心和检测诊断中心计划于今年开始运行,推动市级优质病理诊断、临床检验、医学影像资源共享与下沉,建立“市-县-镇”三级服务网络,促成“急症诊断不出镇,一般病症诊断不出县,疑难病症诊断非必要不出市”,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服务质效,增强群众就医的便捷性、可及性。
试点多学科诊疗,做好患者全流程、全生命周期
“改善医疗服务20条”要求,扩大多学科诊疗覆盖面。完善多学科诊疗(MDT)制度,鼓励医疗机构扩展多学科诊疗覆盖的专科和病种。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设立门诊MDT岗,提供“患者不动医师动”的MDT服务。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已在多学科诊疗方面先行先试,做好肿瘤患者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多学科诊疗让我看到了希望,我爸的病情救治非常有时效,从全身检查到手术,整个过程都很顺利。”启东的顾女士告诉记者,如今在家附近就能享受,不需要跑到大城市。顾女士的父亲因为肋骨骨折到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救治,医院对他父亲进行进行了全身健康的多学科诊疗,在此过程中发现了一个7公分的肿瘤,并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随着不明原因肿瘤增多,各种检测无法找不到原因,需要各个学科专家坐下来制定治疗方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成立了多学科诊疗(MDT)小组,不同学科的医生可共享医疗资源,从而让恶心肿瘤患者得到全流程的管理。“肿瘤治疗不仅涉及手术开刀,还包括放疗、化疗、后续的免疫治疗等,患者及家属及时了解自己的治疗过程。”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处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目前已成立不明原因肿瘤、肺部肿瘤、泌尿系肿瘤、甲乳肿瘤、胃肠道肿瘤、妇科肿瘤、肝胆胰肿瘤等7个多学科诊疗(MDT)小组,利用MDT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每个疾病定人、定时、定地方进行讨论,同时与上海仁济医院MDT团队实行时间、流程和方式的同质化管理,切实为本地区肿瘤患者带来福音。该院每年有近1000名肿瘤患者进行MDT讨论,实现患者受益最大化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的目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朱亚运 通讯员 高铭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