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6年国家卫健委发布新版近视防治指南,这一“近视神药”被写入
来源:龙8国际 更新时间:2024-11-02 02:22:36
2024年6月6日是近视神药第29个全国“爱眼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期发布《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以下简称“新版指南”)。时隔记者了解到,年国2018年6月国家卫健委曾发布《近视防治指南》。家卫健委近视随着国内外近视研究的发布防治进展,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的新版出现,近视防治技术和措施不断的指南发展,时隔6年,被写国家卫健委对指南进行更新和完善,近视神药体现新形势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的时隔新技术和新措施。
近些年,市场上涌现出各种声称能够治疗或控制儿童近视的家卫健委近视“神药”“神器”,而最近“花了数万元,发布防治近视更深了”也登上热搜。新版此次新版指南提出,指南近视矫正和控制包括佩戴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手术矫正4种方式。
强调近视既要重视“防”也要重视“治”
此次新版指南指出,近视既要重视“防控”又要重视“治疗”。对此,新版指南也提供了专家解读,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王宁利在解读中指出,这是因为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预防和控制对于降低近视的发病率和减少高度近视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同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目前病理性近视相关眼底病变已成为我国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版指南不仅涵盖了近视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也涵盖了对病理性近视相关眼底病变及并发症的治疗。在开展近视防治服务的过程中,各级医疗机构要严格遵守相关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路径、药品说明书等,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手机、平板电脑是近视最主要原因吗?
新版指南指出,近视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近距离用眼、户外活动、读写习惯、采光照明、是否坚持做眼保健操以及不科学使用电子产品、睡眠时间不足、昼夜节律紊乱、营养不均衡等其他环境因素。
其中“近距离用眼”被公认为是影响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与近视的发展呈正相关。根据新版指南,除了近距离用眼的总量外,近距离用眼持续时间长(>45分钟)和阅读距离近(<33厘米)等也是近视的危险因素。家长可以采取科学的手段监督和培养儿童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近距离用眼习惯。而户外活动时间与近视的发病率和进展量呈负相关,是近视的一种重要保护因素。因此,提倡儿童在学龄前就开始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户外活动至少2小时。
单纯的低中度近视多是由环境与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已有较多研究表明:父母近视的儿童发生近视的风险明显增大,而且与父母近视的度数呈正相关。对于高度近视,尤其是早发性高度近视及病理性近视者,遗传因素的作用更为明显。父母高度近视或携带高度近视致病基因的儿童,更应当注意减少近视的危险环境因素暴露。
为什么要重视”远视储备”的保护?
新版指南建议从新生儿期开始,就应定期接受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24月龄开始进行屈光筛查,早期发现儿童常见眼病、视力不良及远视储备不足。从幼儿园时期,应定期检查孩子的视力、屈光度,以及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和眼底等,根据年龄评估远视储备情况,建立儿童视力和眼屈光发育档案。对于有高度近视家族史的儿童应加强定期随访,进行重点防控。
目前,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远视储备。通俗的说,每个人生下来大概都会有300度的远视储备,就是“视力银行”的“存款”了。在新版《指南》解读中,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王宁利指出,远视储备是用来监测屈光度发展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与年龄对应的远视储备是近视发生的最佳预测指标,如小学一年级时远视储备已消耗完,其在小学阶段极易发展为近视。由于儿童青少年过早、过多地近距离用眼,导致远视储备低于其年龄对应的标准范围,即远视储备不足。
为保护远视储备,应当把近视防控前移到学龄前儿童,在学龄前应定期接受儿童眼保健及屈光筛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近距离用眼负荷等,使远视储备保持在正常范围。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远视储备如果超过相应年龄的上限,则应注意儿童是否患有远视眼。此外,在儿童眼球发育过程中,视力和屈光度的发育是相互匹配的。如果远视储备在正常范围内,还应关注儿童的视力情况。
来源 视觉中国
网红“近视神药”能治愈近视吗?
记者发现,对比旧版指南,新版指南将“单纯性近视的矫正措施”更新为“近视的矫正和控制”,提出单纯性近视者不仅需要采用合适的方式矫正获得清晰的远视力,儿童青少年采用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近视进展的速度,避免近视度数过快增长也十分重要。
指南提出,矫正和控制包括佩戴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手术矫正4种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近视矫正手术是通过手术方式改变眼的屈光度,术后近视患者眼底的结构并未发生改变,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轴拉长多伴有眼底的病变,并没有从根本上治愈近视。因此,术后仍要像术前一样注意用眼卫生,有眼底改变的近视者,依然需要定期检查眼底。
今年3月,国内首款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获批上市。在网上,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被家长们传为防控近视的“神药”,是不是点了这种眼药水就不用戴眼镜了?新版指南提出,目前,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是经过循证医学验证能够有效延缓近视进展的药物,与各种特殊设计的眼镜及接触镜联合应用能增强近视控制的效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遵医嘱定期随访。
在指南解读中,专家也强调,角膜塑形镜和多焦软镜等器械及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都是控制近视进展的措施,使用后也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近视。
为什么要重视高度近视的相关眼病?
新版指南特别强调,高度近视由于眼轴增长引起的眼球形态和结构的改变,易进展为病理性近视,进而可导致多种眼部并发症。
病理性近视相关眼底病变已成为我国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引起的眼部并发症包括后巩膜葡萄肿、脉络膜新生血管、周边视网膜血管异常、黄斑萎缩、黄斑劈裂、黄斑裂孔、视网膜脉络膜萎缩、视网膜裂孔、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眼底疾病,青光眼、白内障、斜视等眼部疾病的风险也显著增加。因此,高度近视患者应在医生的帮助下,保护视力的同时,更应防控相关的眼部并发症,尽量减少致残致盲的风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