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儒学动态
专家观点
项目成果
研讨动态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活动
传播普及 传播普及
交流互鉴 交流互鉴
尼山龙8国际·文明论坛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龙8国际·文明建设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
《孔子研究》
《中国儒学年鉴》
儒学名家 儒学名家

餐桌上的历史

来源:龙8国际  更新时间:2024-11-02 02:27:20

 

端午节,餐桌除了吃粽子,历史有些地方还会煮上几个鸡蛋、餐桌几头蒜。历史

为何要煮蒜?追溯起来,餐桌这应是历史为了辟邪。

图源 :视觉中国

端午节是五月初五,自先秦形成之日起,历史这一天便被认为是餐桌毒月毒日,“辟邪驱鬼”成为最重要的历史节日内容。

那么,餐桌如何辟邪驱鬼?

从先秦到现在,历史在漫长的餐桌历史中,人们学会用多种手段来辟邪:蓄兰沐浴,历史贴五毒符,餐桌挂钟馗像、蒲剑、蓬鞭、艾草。至南宋之后,蒜渐有辟邪之功。南宋学者罗愿著《尔雅翼》:“今北人以大蒜等涂体,爱其芳气,又以护寒,且生啖之。南人所不习,效之者无不目肿。”有学者认为,或许“以大蒜等涂体”的习俗正是连年战乱之中的某种辟邪行为。

明代以后,蒜的这一功用更为明确。明人《本草纲目》记载大蒜能“去寒湿,辟邪恶”;清人《本草便读》也说,大蒜“能破积以散寒,可辟邪而杀鬼”。清人《清嘉录》也有类似记载,人们在端午这一天会将桃梗、蒜头悬在床户,吴地还会佩戴独囊网蒜。

蒜的辟邪之功不光流布于国内,在国外同样流行。中世纪,欧洲人相信大蒜可以对抗恶魔,常把大蒜挂在窗口,驱逐女巫和吸血鬼,直到现在,很多民居仍习惯悬挂大蒜于门户。

中外地异,为何大蒜同有“辟邪”功效?《中国食辣史》作者曹雨认为,这或与人类早期定居生活的方式有关。先民所居,空气污浊潮湿、光线阴暗,“先民很可能为了改善室内的气味,驱赶蚊虫,而把一些具有强烈气味的植物悬挂在室内和门口。久而久之,这种行为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意义,从而成为一种文化习惯”。从这一点去解释端午节门前悬挂艾草、蒲草,也是说得通的。至于大蒜,与艾草、蒲草一样,具有独特的气味,或是出于同样的文化心理,认为悬挂它于门户,即可辟邪驱鬼。

不过,习俗随着时间迁延而有所变化,古时候的挂蒜、佩蒜,到现在变成了煮蒜、吃蒜。蒜,在有些地区已成为端午节日特色饮食,辟邪驱鬼的意义反而很少见人提起。臧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