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雨花台探索
来源:龙8国际 更新时间:2024-11-02 00:38:29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作为国家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全国首批“大思政课”革命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大思政课从1949年建陵之始就以“纪念先烈,红色花台教育后人”为初心和使命。文化雨花台聚焦场馆的融入教育功能,特别注重通过馆校合作服务“大思政课”建设。高校联合多所高校,探索以赋能思政小课堂、大思政课共建社会大课堂、红色花台共享网络云课堂为抓手,文化在思想共融、融入发展共谋、高校机制共建、探索活动共办、大思政课课程共研、红色花台人才共育、文化平台共享、合作共进等方面相向而行,共同探索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现实路径。
一、以受众需求为导向进行顶层设计
为深化馆校合作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雨花台在深入调研、充分了解高校需求基础上,以“一个主题,两条主线,N个项目”为具体工作思路,即以传承弘扬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服务“大思政课”建设为主题,以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进高校和高校师生走进雨花台开展实践活动为两条主线,以形式新颖、不断拓展的N个活动项目方式来持续推进,通过共建一批实践教学基地,推出一批优质教学资源,做优一批品牌示范活动,调动馆校双方力量,赋能“大思政课”建设。
2023年6月,雨花台和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12所高校建立了首批“大思政课”建设联盟,2024年5月,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12所高校加入联盟,雨花台专门成立了服务高校“大思政课”的工作机构,联盟高校明确了具体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共同推进联盟建设工作。
二、以产品思维为主线开展活动策划
共同开发特色思政课程,改革创新教学主渠道。首先锚定目标人群,打造特色课程品牌。2023年9月,面向在宁高校20万大一新生,推出集理论深度、实践力度、情感温度于一体的开学“红色思政第一课”,扣好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第一粒扣子;面向在校大学生推出“强国复兴有我·雨花英烈青年说”微课系列课程,由高校优秀学生担任微课主讲人,结合自身成长经历、思想认识和人生规划,向同龄人分享了解雨花英烈事迹与革命精神后的真实感悟,充分发挥优秀学生榜样人物的带头示范作用。
其次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校史资源,通过领域专家授课培训、雨花英烈主题“慕课”制作、课程教案设计等,创新打造有温度、有热度、有深度的红色思政课堂。
联合高校强大师资力量,共同打造雨花台—高校“思政金课”,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推出“思政金课”之“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将百年前留学报国的雨花英烈与当代留学强国的莘莘学子在精神情感和使命担当上建立有机链接,鼓励大学生争做挺膺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
善用社会大课堂,打造“行走的思政课”。一方面开展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品牌活动。开展雨花英烈主题展演活动,目前已在仙林大学城、江宁大学城、主城区3个大学集聚区开展巡演,展示高校青年学子风采。开展“红色的五月”系列活动,将“红色之证”专题展览送入南京工业大学等3所高校学生社区,将《代号1921》等雨花英烈主题戏剧送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等多所高校并辐射周边联盟学校师生。
另一方面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来宁实践教学。鼓励高校来宁开展辅导员集体备课、学生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并做好保障工作。
三、以平台搭建为基石着力宣传推广
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平台,推进平台间的联动共享。在“中国南京红色在线”开设“馆校合作服务‘大思政课’”专栏,设立视频、图书、音频、展览、课程五个栏目,将雨花台积累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行集成、分类和展示。积极宣传推广,加入省市教育部门课程平台、高校思政教育网站的链接。
基于网站作为内容分发的源泉,形成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全媒体传播矩阵。共建大资源平台,共享网络云课堂。
首先是专题策划制作数字化产品。利用2024年寒假在首批联盟高校学生中开展“传诵”雨花英烈相关书籍有声书录制活动,12所联盟高校400余名师生诵读雨花英烈相关书籍,产出音频作品400余份。在联盟高校招募选拔10名优秀学生进行“雨花英烈青年说”微课录制。
其次是将雨花英烈主题展演活动、特色思政课等活动过程视频化、产品化,既是活动过程的真实记录,也是思政育人的教育产品。
四、以队伍建设为关键培育红色人才
打造高校志愿服务团队。通过学校推荐、实践教学参观、集中专题培训等方式,打造高校雨花英烈事迹与革命精神宣讲团,不定期在雨花台和高校内开展红色志愿服务,用心用情用力宣讲红色故事,弘扬革命精神。培养高校红色思政教师队伍。
鼓励高校辅导员、马院青年教师依托既有理论教材和教学素材,主动设计、开发并定期开展雨花英烈主题的思政课程、班会、团日活动。定点邀约、广泛征集开展专题课程研发、教学案例征集、主题团课打造活动,形成教案集、视频课程等产品。
通讯员 钱立勇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