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儒学动态
专家观点
项目成果
研讨动态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活动
传播普及 传播普及
交流互鉴 交流互鉴
尼山龙8国际·文明论坛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龙8国际·文明建设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
《孔子研究》
《中国儒学年鉴》
儒学名家 儒学名家

94岁许倬云喊话年轻人:面对惊涛骇浪,不慌张不放弃

来源:龙8国际  更新时间:2024-11-01 22:31:25

 

深度纪实访谈节目的岁许《十三邀》第八季于7月17日正式上线。首集再次邀请到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教授作为嘉宾,喊话慌张这也是年轻他继第四季后的再次亮相。提到许倬云时,人面大众可能会想到他是对惊“作家王小波的老师”、“著名历史学家”等等,涛骇但比起这些头衔,不放他的岁许人生更让人感到好奇。

对无锡的记忆始于童年的桑葚

2023年4月,许知远抵达匹兹堡,年轻再度拜访许倬云。人面他感叹起2019年为《十三邀》第四季首次拜访,对惊想不到在2020年播出时遇上了疫情,涛骇却意外地为当时因疫情爆发而处于戏剧性的不放、无法排解的岁许时刻里的大众提供了慰藉。而疫情至今四年来,许倬云也同样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方式与年轻人对话。

许倬云是无锡籍著名历史学家,根据许倬云过去的访谈,许倬云对无锡的记忆始于童年的桑葚,那紫红的果实代表了他最深的家乡味道。他的家族祖籍河南,后迁至福建,最终在乾隆年间落脚无锡,融入江南文化。他对老家的河畔生活、家族传统和节日习俗有着深刻的印象。

抗战期间,许倬云一家经历了颠沛流离的生活,直到抗战胜利后,他们回到了无锡,许倬云得以在辅仁中学接受正规教育。这段时期,他不仅受到了老师的教导,还与同学建立了深厚友谊,这段经历被他视为学术生涯的起点。许倬云将家乡视为亲情的载体,江南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让他感到温暖和归属感。即便在他定居美国后,仍多次返回无锡,参加家族聚会,与老同学相聚。

谈及人生遗憾他再度落泪

如今许倬云再度做客《十三邀》,94岁的许倬云已过鲐背之年,2019年年底因身体抱恙,需要依靠轮椅支撑身体和进行活动。谈到自己的新书《经纬华夏》时,许倬云表示自己前前后后“改了六次”,“有时候我脑子变了,晚上一睡觉起来变了,前面一段重来过。”如今由于身体瘫痪,他只剩下两只手指可以活动,已经无法用手写字了,他表示自己很怀念用手写书的日子。

谈及身体状况,许倬云说道:“我的瘫痪是一个问题,这两年内慢慢越来越坏,我的瘫痪是一个问题,骨头和肌肉融合了,神经没法治好,痛得一塌糊涂,逐渐脚也不能动了。”即使身罹病痛,他仍旧深切忧虑着两岸关系的现状,这份牵挂如同重负,时时牵动着他的心弦。

当被问及人生最重要的遗憾时,许倬云沉默几秒,沉重地说道:“但悲不见九州同。”在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中历练成长,许倬云的内心充满了对祖国的深情厚意与无尽热爱,他眼睛泛泪,哽咽说道:“七八百万的兵员在阵地死掉,三四千万的被杀,不能忘。” 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从心底最深处挖掘而出,饱含着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他说着说着,哭了出来,妻子孙曼丽从后面走过来,帮他擦掉眼泪。

"人生最快乐是遇到了她”

提到自己一生中最快乐的时期,许倬云表示,是遇到了妻子孙曼丽。“一个不是天上给我,而是我自己(看见),两个不同的人碰到一起了,这是我最快乐的时期。”

节目后半部份中,许倬云先去休息,剩下的内容是与妻子孙曼丽的交谈,“这四年,其实我改变很大,他一下子就不能走路了,他的生活改了我的生活也跟着改了一个人从早上起来到晚上要做多少事,我要替他做。”

面对生活的起伏与挑战,孙曼丽展现出坚韧不拔的勇气与乐观向上的态度。她不仅是许倬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他心灵的慰藉与力量的源泉。谈到丈夫生病后的生活状况,孙曼丽说到:“他自己没有安全感,他觉得家里旁边没有人就觉得害怕,所以我现在如果出去顶多就是半个钟头。”在许倬云身体状况不佳的日子里,孙曼丽的陪伴成为他最坚实的依靠。她用行动诠释了“患难见真情”的深刻含义,即便自己因此消瘦,她却淡然表示:“没关系,也更美了。”

提及丈夫对母亲菜肴的怀念,孙曼丽以一颗细腻的心,为对方学做了腌笃鲜。谈到婚姻关系,孙曼丽幽默地自比为伯乐,将许倬云比喻为千里马,可见即便岁月流转,疾病来袭,两人的感情依旧如初,充满着温馨与甜蜜。

“该做的事情不能耽搁”

“我94岁了,但该做的事情不能耽搁。”多年来,许倬云一直关注着中国青年的成长与发展,他坚持通过写作、直播,用年轻人的方式与大众对话,希望能为当下的年轻人们安顿身心。

对于人类文明的变迁、人工智能的现代发展及其与传统文化的相互交汇,许倬云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科技进步给社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应对这些挑战,推动社会和谐与进步。

许倬云也对当今的年轻人喊话,希望他们在面对惊涛骇浪时,“第一不能慌张、第二不能放弃。最要紧的是扎实自己,把自己的知识情感都不要歪曲。” 这是对青年的深切期望,也是对未来世代的智慧传承。让我们以此为鉴,勇敢地迎接每一个明天,共同书写人类文明更加辉煌的篇章。

实习生 冯明俊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