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相声“开放麦”杀出黑马,观众免费看还能“出战”
来源:龙8国际 更新时间:2024-11-02 00:23:36
今年3月以来,开放麦南京国展中心“开心茶馆”出现了一个相声有缘人“开放麦”演出,南京能观众免费观看,相声演员分文不取。杀出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黑马演出者都是观众“南派相声”代表人物张永熙的徒孙辈,平时各自上班,免费每周二晚上汇聚于此演出,看还台下爱好相声的出战观众也可以申请登台演出,“开放麦”由此得名。开放麦
“开心茶馆”说学逗唱18载
南京一度是曲艺重镇,夫子庙曾经与北京天桥、相声天津劝业场一并被称为中国曲艺的杀出“三大码头”。如今各种娱乐方式中,黑马相声小剧场和相声团队以不同的观众形式在南京绵延至今。盘点来看,有南京国展中心的“开心茶馆”、国民小剧场的“永熙茶楼”、江苏公益曲艺团队“倪夏班”、江宁区的“金陵相声社”、主打南京白话的相声“丁家班”、活跃在南京市工人文化宫的“工人曲艺队”、不定期举办的“新金陵相声大会”、扎营老门东的外来劲旅“德云社”等,活跃在南京的还有诸如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传媒学院等高校的曲艺团队。
相比北方,日渐式微的相声在南方的发展和传播显得尤为不易。不过,南京的一群相声人痴心不改,他们抱着振兴江南曲艺的决心,始终坚守着一方小小的舞台,寻求相声的突围。当下尽管演出团队生存不易,一些相声小剧场,都更换了演出场所,也不断探索生存方式,但因为老观众的支持,坚持在南京这方曲艺热土上。
其中,江苏交广网节目主持人梁爽、程鸣于18年前始创“开心茶馆”,当时是华东地区诞生的首家相声小剧场,目前落户于南京国展中心。“开心茶馆”曲艺团队中以张门一脉弟子为主,目前已经传承到第六代。
张永熙被誉为相声界的“江南旗帜”,与相声大师侯宝林齐名,享有“北侯南张”之美誉。2015年7月16日15时许,张永熙在南京逝世,享年92岁。张永熙逝世9周年之际,7月16日晚,徒孙们在“开心茶馆”举办纪念演出。这场演出除评书《永熙·咏兮》之外,演员们带来的都是张永熙生前说过的段子,比如《反正话》、《改歌》《珍珠倒卷帘》《算卦》,以段子传承的方式纪念相声前辈,学习先生对相声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开心茶馆'二队”带来“开放麦”
采访中,“开放麦”演出策划人、相声演员于迁告诉记者,来演出的演员都有本职工作,来自各行各业,有的是企业客服、医院行政、宠物店员、婚礼司仪,也有从事保险、翻译、语文老师、培训机构老师、设计师、酒店维修工、保安等职业者。“我们不指着相声演出吃饭,都有自己的工作,但学习相声既是我们的兴趣所在,也给了我们吃饭的技能。相声功底也给本职工作增光添彩。”像于迁是玉桥市场的客服,从小对相声有兴趣,后来拜张永熙的弟子、相声演员李金鹏为师。“师父一开始觉得我基础不行,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说相声未必有前途,跟他在一起5年后打动了他,终于收我为徒。”
对他们来说,说相声拜师,全凭热爱,另一名策划人侍化化也是来自鼓楼医院的工作人员。“我们是一个热爱传统相声并且愿意去奉献和付出的群体,每个人都与相声名家有师承关系,但毕竟不是职业的,只能业余时间学习,但我们没有什么舞台机会。”所以,他们跟“开心茶馆”合作,由于“开心茶馆”的演出定在每周五、周六,他们就把没有演出的周二晚利用起来,免费为观众带来开放麦演出。就像足球场上的替补队员,缺少上场冲击球门的机会,于迁他们自封“‘开心茶馆'二队”,“我们业务能力没那么强,登台演出的机会少,水平没到卖票的地步,舞台经验不足,也怕对不起衣食父母观众,有这样的舞台过过瘾非常开心,也争取登上更大的舞台。”
台下没一个观众照样演出
演出18周来,每周带来四个节目,其中大部分是传统相声,也有一些原创段子,台下的观众从二三十人,到七八十人满场都有,陈峰宁来了还要加座,从圈内好友捧场,到邀请学生团队,如今口口相传、小有知名度。“3月份刚开始演出的时候,心里也没底到底能演几场,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也经历过台下一个观众都没有的窘境,但我们抱着磨砺自己能力的态度,照样说相声,或者就演员自己坐在台下听。”于迁说,没想到现在情况不错,观众不断增加。于是演员也在咬着牙坚持,努力演出段子不重样,观众喜欢的节目就多演。一些反响不错的节目,还进入“开心茶馆”周末的演出中。拼凑网上的段子不稀奇,观众爱看的还是表演功力和创新内容。“传统相声还是受到观众的欢迎,经过几代人打磨的经典段子经得住考验,与生活接轨的新段子也在不断磨合中。”
好玩的是,所谓“开放麦”体现在,对于传统相声形式进行转型迭代。台下坐着的相声爱好者,也可以申请“出战”说一段,只要经审核认定基本功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安排节目下周上场了。“我们团队原本十个人,后来就有台下两个观众提出加入我们演出,原来根本不认识。”由于每周都会请一位大咖来,他们每次都不会错过请其点评的机会,演出完吃饭的时候,也会互相复盘哪个包袱没响,是什么原因导致,争取下次演出取得进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