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儒学动态
专家观点
项目成果
研讨动态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活动
传播普及 传播普及
交流互鉴 交流互鉴
尼山龙8国际·文明论坛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龙8国际·文明建设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
《孔子研究》
《中国儒学年鉴》
儒学名家 儒学名家

突破性成果!我国科学家首创

来源:龙8国际  更新时间:2024-11-01 20:24:58

 

晶体是突破计算机、通讯、性成航空、果国激光技术等领域的科学关键材料。传统制备大尺寸晶体的家首方法,通常是突破在晶体小颗粒表面“自下而上”层层堆砌原子,好像“盖房子”,性成从地基逐层“砌砖”,果国最终搭建成“屋”。科学

北京大学科研团队在国际上首创出一种全新的家首晶体制备方法,让材料如“顶着上方结构往上走”的突破“顶竹笋”一般生长,可保证每层晶体结构的性成快速生长和均一排布,极大提高了晶体结构的果国可控性。这种“长材料”的科学新方法有望提升芯片的集成度和算力,为新一代电子和光子集成电路提供新的家首材料。这一突破性成果于7月5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

图为用“晶格传质-界面生长”新方法制备晶圆级二维晶体。受访者供图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所长刘开辉教授介绍,传统晶体制备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原子的种类、排布方式等需严格筛选才能堆积结合,形成晶体。随着原子数目不断增加,原子排列逐渐不受控,杂质及缺陷累积,影响晶体的纯度质量。为此,急需开发新的制备方法,以更精确控制原子排列,更精细调控晶体生长过程。

为此,刘开辉及其合作者原创提出名为“晶格传质-界面生长”的晶体制备新范式:先将原子在“地基”,即厘米级的金属表面排布形成第一层晶体,新加入的原子再进入金属与第一层晶体间,顶着上方已形成晶体层生长,不断形成新的晶体层。

实验证明,这种“长材料”的独特方法可使晶体层架构速度达到每分钟50层,层数最高达1.5万层,且每层的原子排布完全平行、精确可控,有效避免了缺陷积累,提高了结构可控性。利用此新方法,团队现已制备出硫化钼、硒化钼、硫化钨等7种高质量的二维晶体,这些晶体的单层厚度仅为0.7纳米,而目前使用的硅材料多为5到10纳米。

图为基于二维晶体的电子和光子集成电路。受访者供图

“将这些二维晶体用作集成电路中晶体管的材料时,可显著提高芯片集成度。在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晶体管密度可得到大幅提升,从而实现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刘开辉说,此外,这类晶体还可用于红外波段变频控制,有望推动超薄光学芯片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