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儒学动态
专家观点
项目成果
研讨动态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活动
传播普及 传播普及
交流互鉴 交流互鉴
尼山龙8国际·文明论坛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龙8国际·文明建设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
《孔子研究》
《中国儒学年鉴》
儒学名家 儒学名家

文化杂谈

来源:龙8国际  更新时间:2024-11-02 00:38:14

 

近日,文化杂谈世界著名当代摄影艺术家斯蒂芬·肖尔讲座在中央美术学院举行,文化杂谈分享的文化杂谈话题是“转变我人生的五次经历,以及它们如何促使我成为一名艺术家”。文化杂谈有网友发帖称,文化杂谈“台下很多人从始至终都在低头看手机,文化杂谈斯蒂芬·肖尔在讲座中离席”,文化杂谈这引发人们讨论“专注力”的文化杂谈话题。

据悉,离席之前,文化杂谈斯蒂芬·肖尔通过现场翻译向在场观众说:“既然我现在谈论的文化杂谈是注意力这个话题,你们也知道我在聊注意力,文化杂谈那我觉得,文化杂谈你们也应该明白,文化杂谈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力的文化杂谈重要性。然而,我发现今天在场的各位,其中有非常多的人从头到尾都在看手机。你们今天特意来听这个讲座,却都不能够集中注意力。那么你怎么能够在意,你平时吃的东西,或者太阳照在你皮肤上的那种感觉呢?我们今天就到此结束,挺好的。” 肖尔在台上讲“注意力”,台下却有不少听众并没有集中注意力,他的不满可以理解。

问题最后以一种体面的方式解决了。讲座协办方、北京某艺术中心的工作人员说,其实部分观众低头看手机是在做笔记。“如果因此产生的误会,我们会和老艺术家进行沟通,尽可能让他理解。”并提及,将向领导反映,倡导观众注意文明礼仪。也有网友回帖称,“观众低头看手机其实都在记笔记,肖尔先生获悉后开心多了。”

确实从社交礼仪的角度,当他人在台上发言时,如果台下听众不专心,只顾着刷手机甚至交头接耳,是对发言者的不尊重。但台上的人“侃侃而谈”,台下的人“低头一片”,这场景大家太过熟悉了。用手机记笔记或许有人在做,但如果在专注力不够的情况下,其实效果大家也心知肚明。

说起文明礼仪,让我想起2007年采写的一则新闻,音乐会上活泼好动的孩子上蹿下跳,大呼小叫,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说话声……面对这些并不高雅的景况,来自法国巴黎国立音乐学院的布菲教授眼眶里盈满泪水,演出也被迫中断。这位教授对记者说,“嘈杂的声音使我无法专注于我的音乐,那不是我的最好水平。没有把最好的东西带给南京观众,这让我有点难受。”由于种种原因,观众无法专注于音乐本身,因此导致了那些不文明行为。

如今“冒犯”的行为方式也更新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手机,用手机处理各种事务,从职场到情感,早就习以为常。手机焦虑的话题,也留在老生常谈里。人们试过断网几天,短暂治愈然后又回到手机编织的生活网中。艺术大师这次愤而离席,又一次认真地提醒我们,注意力被不断切割和碎片化的现实。

有那么严重吗?殊不知,看个手机,不知不觉中对公共生活的质量和秩序造成实实在在冲击。我们时常“机不离手”化身“低头族”,朋友圈、购物平台、短视频接力上场,每次冗长的开会、无法专心的学习、游离的沉浸式欣赏、心不在焉的人际相处,手机都成了“避难所”。类似看手机被通报批评的新闻看起来有些“搞笑”:“陕西4干部开会看手机被拍照曝光 被纪委通报批评”“安徽19名公职人员因开会缺席睡觉玩手机被通报”“湖北襄阳:10名干部因会议迟到睡觉玩手机被通报”……许多高校里的老师也对学生上课时玩手机见怪不怪。

令人心惊的是,利用碎片化时间、下班后打发疲累的时光,惯性打开软件,短视频、微短剧一秒上头,令深度阅读,沉浸式思考退场。忙于工作和学习的人们,随时有可能被电子产品或者娱乐、聊天软件所吸引,陷入被“支配”的恐惧之中。觉得这位大师矫情、小题大做的网友们,也不妨想一下,多少时候,我们忘记把不玩手机的“仪式感”和陪伴感留给那些值得尊重的人,以及值得自己认真对待的东西。

大师愤而离席事件随风而过,吹起涟漪,更值得思考和关注的是步入智能时代,人们如何正视注意力失焦的话题。当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专家也提醒,当下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其实也埋下隐患。人们不断被吸引,谈资不断:热点实时更新,短视频快速翻新,看似是在加载信息,实则在不断打扰、分散注意力,人们习惯于被动接收信息,难以深入思考、保持专注力。在手机成为“人体器官”的今天,你我无法退回到“从前慢”的无网时代,如何与手机相处自洽,如何构建新的公共礼仪?我们需要与手机保持恰当的距离感。面对科技时保持克制与独立,实时自我调整并重建平衡,努力找到心灵的自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