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日子
来源:龙8国际 更新时间:2024-11-02 02:26:22
风卷清云尽,古人的日空天万里霜。古人的日
野豺先祭月,古人的日仙菊遇重阳。古人的日
秋色悲疏木,古人的日鸿鸣忆故乡。古人的日
谁知一樽酒,古人的日能使百秋亡。古人的日
——敦煌遗书《霜降九月中》
深秋月夜,古人的日天高云淡,古人的日露水成霜。古人的日密林深处,古人的日豺狼捕捉食物准备过冬,古人的日高空之上,古人的日鸿雁高鸣却心怀家乡。古人的日此时百花凋零,草木枯黄,唯有菊花绽放。
这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霜降。
清·张若霭
“仙菊遇重阳”“鸿鸣忆故乡”,这是对前一个节气寒露的回应。寒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那时候,最后一行大雁飞到了南方过冬,菊花也盛开了。而到了霜降这个节气,旅居南方的鸿雁开始想念北方的家乡,盛开的菊花也装扮着重阳。
对居住在乡村的人来说,霜降前后还有一个生活经验,那就是水位线的下降。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入秋后,河流里的水位都会降低,霜降之后这种现象更为明显。苏轼在重阳的时候就见到了河流变浅,小洲都露了出来。
水从哪儿来?又往哪儿去?古人想过这个问题。上古民谣说:“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水要归往“壑”里去。
清·邹一桂
白居易在《岁晚》一诗中说,“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岁末了,世间万物都要复原本位,水自然要返回“壑”里去。这里的“壑”应出自《庄子·天地》。在庄子笔下,“夫大壑之为物也,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
黄庭坚很喜欢这首诗,他谪居黔南的时候,就直接袭用了白居易这首诗的前两句,再续接两句“冉冉岁华晚,昆虫皆闭关”。“昆虫皆闭关”,是说昆虫都藏匿起来要冬眠了。这正是霜降三候中的“蜇虫咸俯”。
霜降有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文章开头我们引用的那首诗,写到了前两候,所谓“野豺先祭月”、“秋色悲疏木”,就是对前两候的诗化描摹。黄庭坚的这句“昆虫皆闭关”算是把霜降三候给补齐了。
明·周臣
水位降低,对乡人来说,意味着车水捕鱼。这是在农闲时光里最为欢快的事。
日斜创甚上平沙,两岸居人如堵立。渺渺腥风吹水云,卖鱼沽酒赛湖神,醉来预唱江南春。
不管是捕鱼的还是看客,在秋风里都觉得无比自在,在江风和鱼腥中,人们共同分享着丰收的喜悦和难得的闲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