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儒学动态
专家观点
项目成果
研讨动态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活动
传播普及 传播普及
交流互鉴 交流互鉴
尼山龙8国际·文明论坛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龙8国际·文明建设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
《孔子研究》
《中国儒学年鉴》
儒学名家 儒学名家

增至364种,“鸟类天堂”频添贵客

来源:龙8国际  更新时间:2024-11-02 06:29:19

 

 

图片

 

■本报记者 史博臻
      
       日前,鸟类天堂“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来到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增至种频这是添贵上海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主任钮栋梁透露了一个最新消息,鸟类天堂截至今年7月,增至种频保护区已确定鸟类数量364种。添贵此前,鸟类天堂保护区对外公布的增至种频数据是累计记录到鸟类300余种,这说明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添贵选择东滩作为“服务区”和“加油站”的鸟类天堂候鸟也越来越多。
      
       鸟类名录的增至种频更新,绝非简单做加法。添贵钮栋梁说,鸟类天堂相比以前,增至种频名录主要增加了林鸟种类,添贵也体现了东滩的物种多样性。“统计工作仍在继续,还有一些鸟类正在请专家鉴定,名录的总体情况计划在今年国庆前后发布。”
      
       明星鸟类远道而来
      
       夏秋交替,今年候鸟的“先头部队”已陆续抵达崇明东滩。站在保护区的生态大堤上远眺,一侧滩涂辽阔,水鸟聚集在水边觅食;另一侧则是芦苇、海三棱镳草生长茂盛,不少鸟儿隐蔽其中。在东滩,每年都有“稀客”“贵客”光临,并逐渐成为这里的“常客”,甚至定居成为“主人”,是这片“宝地”生态魅力的最佳佐证。
      
       为了研究和保护好鸟类资源,东滩保护区坚持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系统性推进鸟类调查统计工作。
      
       从表面上看,鸟类种类由原先的300多种增加为364种,而实际情况则是新增鸟类远不止这些。钮栋梁解释称,本次统计工作对原有名录进行重新评估,某些鸟类近年来不再出现在东滩,就先从名录中去掉,还有一些鸟类虽然没有被收入名录,也是保护区重点关注的对象。比如连续两年监测到大红鹳,这种鸟嘴长而粗大,形似靴子、略带弯勾。从分布地点来看,东滩并不属于大红鹳的长久栖息地,研究人员会继续追踪它的来源。
      
       随着一系列生态修复项目实施、长江大保护举措落地,东滩的候鸟数量连年攀升,保护区于2022年起启动林鸟环志工作。根据记录,去年1月底,工作人员捕获2只雄性蓝喉歌鸲,这是该种鸟类首次在东滩保护区被环志。蓝喉歌鸲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经常栖息在芦苇丛或灌丛中。
      
       去年5月,工作人员在生态修复区随塘河旁边的灌木中发现一只雄性中华仙鹟,这也是保护区范围内首次记录到该物种。这种鸟繁殖于中国,是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的不常见夏候鸟。工作人员为其佩戴金属环并进行测量和记录,林鸟环志工作旨在了解和研究鸟类的迁徙动态、寿命、种群大小和结构,以及有关生境、行为等方面的科学问题,这将为保护区合理制定环境保护和鸟类资源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路上永不停歇
      
       整个保护区内70%的鸟类集中在生态修复区的24平方公里内,精细化控制水位和植被面积,才能保障鸟类栖息的功能。随着林鸟增多,保护区加强了轮割芦苇管理,营造丰富多样的湿地生境。
      
       钮栋梁介绍,除了鸟类,对于底栖生物、植物的监测也有一套科学体系。依托东滩独特的自然条件,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加大科研监测力度,推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科学研究,为生态保护提供上海智慧和上海方案。
      
       保护从来不是封闭的。目前,崇明东滩保护区科普教育基地免费对外开放,市民可以预约参观。该基地设置4个展馆,参观者可以熟知东滩申遗历程、体验自然教育活动、了解生生不息的物种。
      
       钮栋梁坦言,保护区目前的开放程度还不能完全满足公众需要,加强生态保护、降低人为干扰依然是优先考虑。在此前提下,保护区工作人员需要细致考虑哪个季节、一天的哪个时段适合公众进入,比如:北八滧设置繁殖区域,而这段时间是繁殖季,肯定严禁进入;冬季雁鸭类较多,胆子也大,人类在两三百米远处的活动对它们影响较小,可以组织观鸟赛或摄影活动。“我们还要加强科研监测,加强科普宣教活动,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到保护区的保护、管理中来,让更多人能够体验生态保护的成果。”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