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儒学动态
专家观点
项目成果
研讨动态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活动
传播普及 传播普及
交流互鉴 交流互鉴
尼山龙8国际·文明论坛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龙8国际·文明建设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
《孔子研究》
《中国儒学年鉴》
儒学名家 儒学名家

南京市鼓楼区图书馆举办“盛夏阅读季”活动

来源:龙8国际  更新时间:2024-11-02 02:26:01

 

高山流水,南京琴对谁弹。市鼓盛夏

在南京市鼓楼区图书馆6月16日举办的楼区“盛夏阅读季”活动中,古琴演奏家、图书小说家,馆举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平携带他的阅读作品《广陵散》《古琴丛谈》,讲述了他与古琴的活动故事。

郭平在演奏古琴

并不是脱离人间烟火的声响

正如《古琴丛谈》序中的一段比喻:古琴这门古老的艺术陪伴我们民族几千年,是市鼓盛夏一艘沿着历史的长河漂流至今的船。有着三千年以上历史的楼区古琴,是图书中国传统拨弦乐器,2003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2006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阅读

古籍记载伏羲作琴,活动又有神农作琴、南京黄帝造琴等传说。虽然发明古琴的人不可确考,但古琴多由智慧超群的明君、圣贤创制,这也使得古琴常被称为“圣人之器”。也正因为如此,古琴的弹奏、欣赏便有了诸多“讲究”,比如弹琴前沐浴更衣、焚香净手,欣赏者也须正襟危坐,以此来表达对古琴的尊重。

“我在听郭老师弹奏古琴时,却没有这种束缚感。”活动伊始,主持人罗拉拉的感受也让郭平道出了自己对于古琴的理解,“弹奏古琴,更为重要的是内心的宁静。”在郭平看来,古琴虽高雅,但并不是脱离人间烟火的声响。就像他自己,一度是在等爱人下班、儿子放学的间隙,围着围裙闲风抚琴。

图为活动现场

完整呈现古琴艺术与琴人世界

郭平的“主业”是研究古代文学,但对于古代文献中常常出现的古琴,一度一无所知,这也促使他在学习古琴后有了写一本书的想法。活动中,郭平还分享了近20年前《古琴丛谈》出版的幕后趣事:这本曾经首次出版便登上畅销书榜的书,一度因为选题‘冷门’而遭遇被‘毙’的命运,在出版社编辑的极力争取下,出版社总编辑来到南京,希望郭平能够给出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这也才有了《古琴丛谈》。

与《古琴丛谈》不同,《广陵散》通过几位音乐学院学生入学求学、求职谋生、婚恋家庭、事业建树的故事,引发出几代琴人的历史境遇与现实纠葛,以及当代社会对民族文化遗产的复杂态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完整呈现古琴艺术和琴人世界的长篇小说。

值得一提的是,《广陵散》虽是写人的小说,但其中对于自然的生动描摹却更为动人,就像主持人罗拉拉说的那样:仿佛是一幅幅古人的山水画,让人不禁疑惑,这究竟是自然风景,还是作者的理想之地?“对一切美的事物,人们要主动开启自己的觉察。”郭平笑着说,很多人在山水中只是游玩,却并没有内化,不论是山川还是流水,都有着自己的形态、声音,甚至气息,就像弹琴是对声音的察觉,人们对自然也要开启察觉并珍藏于心。

图为活动现场

古琴最美在于德

古琴的核心是声音,但伴随着历经一千多年传承的唐代古琴“长清”哑了,《广陵散》也戛然而止,令人惆怅的结尾总让人有些意难平。郭平介绍说,这样的结尾来自真实生活中的震动,他曾亲眼见证一张唐琴的璀璨夺目,也亲历这张唐琴发不出丁点声音,“再好的琴,只有被弹奏才有意义。”

众器之中,琴德最优。郭平对于当代古琴大家管平湖先生颇为推崇,在郭平的心目中,作为古琴界“高人”的管平湖风骨与趣味兼具。”风骨,是一个人在人世间,在复杂境地中的崇高感,而趣味则来自日常审美中对于美的喜悦。“在郭平看来,管平湖先生既有弹奏古琴时”横刀立马仗剑天涯“的万丈豪情,又有绘画时”俯身嗅花香“的细腻柔情。

古琴最美在于德。也正因为如此,郭平认为虽然古琴弹奏者是寻常肉身离不了柴米油盐,但内心不可不俊杰,不可不崇高。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薛玲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