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军:从医路上的医者初心
来源:龙8国际 更新时间:2024-11-02 02:22:27
在连云港市甲状腺外科、乳腺外科领域,从医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周军主任的周军者初名号可谓如雷贯耳。对于患者来说,从医他的周军者初门诊号往往一号难求,不少起初抵触手术的从医患者,一听说是周军者初周军主任主刀,会很快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从医对于年轻医生来说,周军者初他是从医手术室里的主心骨,有他在,周军者初医生们更能放开手脚。从医
而周军的周军者初医生职业生涯,始于当年高考时的从医一次志愿调剂。
从医之路
1982年,周军者初周军参加高考,他填报了三个志愿,军工、机械、地质,但不巧的是,他与这三个专业失之交臂,通过院校调剂,被徐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录取。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周军感到意外,这完全不在他的设想内。
进入医学院后,周军勤奋学习,渐渐找到了学医的感觉,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1987年,他参加工作,先是在内科工作,由于业务素质好,表现突出先后被眼科、普外科看中,最终他选择了普外科。在普外科,周军打磨技术,钻研本领,成了普外科的“一把刀”。他回忆说:“普外科患者多,医生少,每天都要处理很多问题,手术一台接一台,根本闲不下来,虽然累,但是眼界开了,见识广了,手不生了,获得了大量积累,再加上期间又去了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外科进修,所以我年纪不大就能上台主刀。”
1993年,周军去上海中山医院普外专业学习班进修时,全班学员都是国内市级以上医院的业务骨干,平均年龄超过40岁。当时30岁的周军前来进修,有的前辈不免怀疑:“小青年能拿好刀?”不过一进手术室,这些质疑都没了。“这是普外科经历给我的回报。所以我一直提倡年轻医生先别急着细化自己的专业方向,头几年先沉下去打基础,翅膀硬了再飞。”周军说。
1999年,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为强化急诊能力成立了急诊外科,已在普外科小有名气的周军进了急诊室工作。2002年,医院成立肿瘤外科,周军作为技术骨干进入该科,开始主攻胃肠肝胆肿瘤的手术治疗,手术技术更加炉火纯青。2003年,普外科从技术骨干中选出了第一批6位诊疗组长,周军是年龄最小的,仅39岁。
过硬的技术,加上善于学习钻研的性格,周军也成了医院领导眼中的科室开创人,外科领域一旦有新成立的科室,医院会第一时间想到他。2006年,医院成立甲乳外科,周军担任科主任。刚刚起步的甲乳外科,当时全年甲状腺手术不足400例、乳腺手术100多例,患者少,甲乳专业是小专科不被大家看重,没有独立病区,导致人员流失,最窘迫时仅3名医生。周军说:“那时我们有技术,就是要考虑怎么把队伍拉起来,把病区独立出来。2009年,医院让科室转轨,只能做甲乳外科手术,我们顶着压力加快步伐,培养医生、招录人员,添置设备、扩大病区,一路埋头干,不断开展新技术,不断发展。”
通过技术、服务、科研等各方面的努力,还和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的大医院合作,让医生走出去,把专家请进来,甲乳外科品牌在连云港及周边地区逐渐树了起来,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而来。
2021年,随着甲乳外科的壮大,患者的增多,医院将其分为甲状腺外科和乳腺外科两个专科,周军主任选择了乳腺方向,担任乳腺外科主任。2023年,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发区院区建设启用,医院让周军主任筹建肿瘤外科,并担任负责人,目前开设甲乳肿瘤外科和腹部肿瘤外科,兼任甲乳肿瘤专业学科带头人,专科以甲乳疾病,特别是肿瘤早诊(专科筛查)、规范、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诊治、精准、全程化管理,多学科(MDT)、日间手术和辅助治疗、微创为特色,是具有现代肿瘤防治理念的肿瘤专科。2024年3月初甲乳肿瘤外科运行至今,病区床位已经爆满。
对患者的服务不止
2023年,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做了一个统计,周军主任当年门诊量为17080人次,手术量1123人次,均为该院第一。其实在甲乳外科没有分科之前,最多的一年,周军主任的年门诊量有3万多人次,带领的团队年手术量2000多台次,团队的年轻医生多,每台手术周军主任都会参与设计方案、亲自手术或者悉心指导。
周军说:“最多的一天,能看200多名患者,从早上上班开始,一直到晚上8点左右还在看。我没有其他爱好,现在也没什么家庭负担,每天唯一的事情就是看病。我的门诊不限号,病人好不容易来了,等了半天,如果因为排不上队而离开不太好。”周军的患者很多,一些患者从早上就开始等待,碰到这种情况,周军会让助手优先开单给患者做检查,尽量让患者当天就能完成检查和治疗,“这样患者就不用跑两次,省钱也省力”。
周一、周三、周六是周军的门诊日,周二、周四和周五是固定手术日。“我的生活很简单,早上上班到医院,开始一天的工作,查房、门诊、手术,一直忙到晚上,离开医院前,还要到病房检查第二天手术的病人,和年轻医生讨论病情,制定手术和诊治方案,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和交流,让他们放心配合治疗,然后才回家。”这样的工作节奏,周军主任甘之如饴,一干就是好多年。
很多患者对周军主任的评价是“平易近人”“技术好又没架子、热情”,有时,周军也会批评一些不配合医生的病人和家属,但大家都能理解,周主任是出于负责和关爱之心。周军主任总是能从患者的需求角度出发,弄清楚每一个病例的特殊性,寻找最优的解决方法。周军说:“医生对患者的关心非常重要,发自内心的帮助,患者是能感受到的。他们看病不容易,因此会有情绪,只要真诚向患者说清病情、讲明治疗方法,他们会认为你是为他好,会积极配合治疗。”
2019年6月,患者小刘在体检中查出有乳房肿块,因为没有其他不适感,她自认为只是乳腺增生,一直没有重视,时隔一年再次体检复查后,被诊断为乳腺癌,需手术治疗。由于对癌症和手术的恐惧,小刘反复对周军主任说,“如果要切掉乳房,我选择放弃治疗”。考虑到患者的强烈要求,周军与科内其他医生仔细评估病情后,还是认为手术必须做,但乳房部分切掉后可以再造,让她从手术台下来时,仍然拥有完美的身体。为了让手术方案更加完美,周军还邀请国内乳腺癌领域权威、术后乳腺重建专家天津肿瘤医院张学慧教授来院会诊,一起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期背阔肌联合假体植入乳房重建”,这不仅是连云港首例,也是省内首例。手术很成功,小刘在出院前来到医生办公室,动情地说:感谢周主任团队,让我仍然拥有完美胸型。
对医术的追求不止
对于患者,周军和蔼可亲,但对科内医生,周军是出了名的严格,年轻医生上他的手术都得捏把汗。年轻医生正式主刀乳腺癌手术前,要给他的手术拉至少50次钩。手术中,切开的肌肉会收缩,必须用力拉开,才能让主刀医生有足够视野进行手术。拉钩非常耗费力气,但这还不止,周军会在手术过程中出其不意地指点,所以年轻医生必须全神贯注。周军对游离皮瓣手术也很讲究,有些细节达不到他的要求,别想操刀。“手感是外科医生的必备素质,没有捷径,只能靠练。医生的外科解剖知识必须娴熟精湛,刀切到哪儿合适,心里、脑子里一定要有谱,否则短了切不干净,长了损伤大。”
周军有项神技,一台手术短则半个多小时,长则6个多个小时,经常连轴转,可再累,周军只要躺个5分钟就能歇过来。不管多晚下手术台,第二天周军又可以精神抖擞地上门诊。
作为科主任,团队建设、科室发展也是周军需要考虑的问题。担任甲乳外科主任期间,周军引入了甲状腺癌、乳腺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通过多科医师交流讨论,根据患者病情制订规范化、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避免了各专科间因治疗角度的不同而提出不同甚至相互冲突的治疗方案。76岁的张奶奶因乳腺肿块到甲乳外科就诊,结合彩超及钼靶考虑为乳腺癌可能,本应进行手术治疗,但因张奶奶有严重的慢支及肺气肿,气喘严重,甚至不能平卧,需要持续吸氧。针对这一情况,甲乳外科联合麻醉、呼吸、影像、肿瘤等相关科室,给患者制定了穿刺确诊、口服抗肿瘤药物及定期随访的诊疗方案,虽未进行手术治疗,但张奶奶的病情始终控制良好。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早发现、首次规范性的治疗,是提高甲状腺癌预后效果的根本保证。手术治疗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不论医疗技术如何进步,改变的只是术式,基本要求是不会变的,那就是手术必须彻底,因为甲状腺癌复发率高,如果做得彻底,就可以把这种风险降至最低,大部分患者在术后无需放化疗,从这个角度上说,首次手术特别重要。医院的设备实力、医生的操作水平和术后的规范化治疗,都影响着患者疾病的整体发展趋势。”周军说:“所以,如果患者在第一次治疗时就能选对医院、找对医生,接受了彻底规范的手术,那么就可以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少走或不走弯路,达到好的治疗效果。”
周军非常重视医生的继续教育工作,每年都申报省级、国家级和市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在周军牵头下,连云港地区乳腺癌规范化和全程化管理省级和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已经举办了十二次,今年即将举办第十三次,周军邀请了许多乳腺癌领域的专家来到连云港,加强学术交流,为当地医生提供提升能力、开拓视野的机会。同时,甲状腺肿瘤省、市级医学继续教育相关学术交流活动也已经举办了六届。
除了医院工作,周军主任还利用周末时间到市内和周边地区医院会诊和指导手术,他还担任国家级和省、市多个学术组织的委员、常委、副组长、组长、副主任和主任委员,积极参与和组织各种学术活动,为提升本地区的医疗和学术水平作出努力。周军还经常抽出时间,深入企业、社区、学校,并通过媒体开展健康咨询和义诊及健康教育,他说,“帮助群众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很重要,虽然不必过多,但至少需要了解如何看病,了解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知识,避免他们受到不良舆论误导,产生不良后果。”
因为一次志愿调剂,周军开始从医之路,40多年的学医和行医之路,让他更加热爱这一行。他说:“让患者满意,把疾病治疗好、团队建设好、学科建设好,这是我从医的初心,也是我接下来会一直做的事。”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