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儒学动态
专家观点
项目成果
研讨动态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活动
传播普及 传播普及
交流互鉴 交流互鉴
尼山龙8国际·文明论坛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龙8国际·文明建设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
《孔子研究》
《中国儒学年鉴》
儒学名家 儒学名家

“乡下人”为什么唱“悲歌”?

来源:龙8国际  更新时间:2024-11-02 00:24:22

 

当地时间7月17日,乡下人万斯成为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悲歌竞选搭档。随之而来的乡下人是,由他所写的悲歌《乡下人的悲歌》一书登上亚马逊最畅销图书榜第一名的位置。8年前特朗普当选后,乡下人这本书就曾登顶《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悲歌它被称为“读懂特朗普为什么能赢的乡下人揭秘之作”。

戳破“美国梦”

《乡下人的悲歌》是一部非虚构文学作品,取材于万斯自身的乡下人故事。万斯1984年8月2日出生于俄亥俄州米德尔敦市,悲歌这是乡下人一座非常典型的美国铁锈带(曾经辉煌而后衰败的工业地区)城市。在万斯童年时期,悲歌米德尔敦市的乡下人制造业还非常繁荣,城市热闹充满活力,悲歌但如今米德尔敦市就和其他铁锈带城市一样,乡下人早已一片萧条,昔日繁华的工业区深陷在贫穷、毒品、酗酒的深渊。

在万斯的记忆里,这座城市的工作岗位在不断地流失,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渐渐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因为贫穷的普遍存在,生活充满了暴力和绝望,他和小镇中的绝大多数孩子一样在镇子上非常普通的公立学校学习,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大学是遥不可及的梦。

万斯的幸运在于祖母提供了精神支持,在祖母的督促下万斯考上了州立大学,走出了铁锈带,拿到了通往上层社会的门票,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在这本书里,万斯以自身的经历验证了美国的双面性,一个是精英阶层的“美国梦”,它构造了一个富足的、美好的、前进的美国;另一个是困顿中的美国,被抛弃的工人阶级在贫困中苦苦挣扎,万斯看到了故土的溃败与危机。

乡下人的悲歌》出版后引发了相当大的社会反响,它让无数读者看到了美国梦泡影之下真实存在着的、被忽视的一群底层劳工的挣扎与绝望。

是什么让乡下人唱悲歌

万斯一家是很典型的白人劳工阶层,是被美国社会忽略的大多数,这些人大多在底层从事重体力活,没有政治话语权,被笑话为“红脖子”“乡巴佬”。万斯在《乡下人的悲歌》中说,若下一代没有逆流而上,铁锈带的贫困会被一代代继承下去。

致使像万斯一家这样的美国底层劳工深陷贫困难以脱身的原因有很多,阶层固化带来的上升通道狭窄和机遇不公平是其中重要方面。

美国民主社会主义学者伯尼·桑德斯的著作《我们的革命:西方的体制困境和美国的社会危机》揭开了存在于美国社会的体制伤疤,桑德斯通过自身的所见所闻及搜集得来的资料,展示了中产阶级的衰弱和底层人民的绝望,揭露收入分配两极化和社会存在巨大贫富差距的现实。桑德斯在这本书中指出美国社会里中产阶级在不断衰弱,大多数底层人民生活困难,对未来失去信心,而这些人被社会视之不见,鲜少有人关注到他们的困境,这一现象在铁锈带城市尤为明显。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小镇是美国这个民族的力量所在,要了解现代美国社会的两极分化,就要回到小镇当中。罗伯特·伍斯诺的《小镇美国》可以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美国现实为何撕裂,万斯笔下的“两个美国”是如何形成的。伍斯诺历时5年,访谈700多人,覆盖43个州的数百个小镇,综合30年人口数据,以精准的数据展现美国小镇居民内心的希望和恐惧,全面考察小镇的种族和移民问题、道德和经济的衰退、子女教育等问题。

来自艾米·戈德斯坦的非虚构作品《简斯维尔:一个美国故事》与《小镇美国》有相似之处,简斯维尔地区曾经是通用汽车旗下的装配厂所在地,整个小镇围绕着装配厂发展兴盛,直到2008年简斯维尔装配厂关闭。戈德斯坦以简斯维尔一地为例探讨工业城市的衰败及底层劳工、跌落的中产阶级所面临的困境。这些著作讲述的都是美国的现实,无法跨越的社会“撕裂”之伤。

回到万斯,在接受提名后,他充满激情地发表了演讲,将自己描绘为来自美国“铁锈带”实现“美国梦”的典型。然而万斯的成功来源于其家人拼尽一切送万斯接受教育,包括他那位瘾君子的母亲也在为他创造教育条件,而在铁锈带上的绝大多数人并不具备这种条件。走上了竞选搭档位置的万斯,还记得乡下人为什么在唱“悲歌”吗?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 昭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