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儒学动态
专家观点
项目成果
研讨动态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活动
传播普及 传播普及
交流互鉴 交流互鉴
尼山龙8国际·文明论坛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龙8国际·文明建设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
《孔子研究》
《中国儒学年鉴》
儒学名家 儒学名家

打开录取通知书,“大学第一课”就开始了

来源:龙8国际  更新时间:2024-11-02 04:28:33

 

立体函匣式设计让新生在动手拼装的打开大学第课过程中了解校史、读懂学校;万米深海的通知一滴水激励学子走向深蓝、海洋报国;当归为契,书l始盼学子学有所成,打开大学第课立志报国......又是通知一年录取季,不少高校为新生们送上精美别致的书l始录取通知书。在充满创意与温情的打开大学第课背后,每一份通知书都是通知学校送给新生的“见面礼”,蕴含着“开学第一课”的书l始深刻内涵。

01 函匣里的打开大学第课三件入学礼让新生了解校史、读懂人大

6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2024年录取通知书正式发布,书l始并公布了设计理念。打开大学第课

据“中国人民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介绍,新版录取通知书名为“独树一帜,书l始勇走新路”,采用立体函匣式设计。

函匣上,用烫金线描绘了人大各个历史时期的标志性建筑,宝塔山下陕北公学窑洞、华北联合大学教学楼、华北大学礼堂、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等学校历史的建筑悉数呈现。而转动齿轮,则如同从历史走向未来,中关村立德楼、《新路》雕塑、通州图书馆、学生事务中心楼群、苏州开太楼等人大新时期各校区标志性建筑景观则呈现眼前。

函匣内,是中国人民大学送给2024级新生的三件入学礼。

第一份入学礼是以盲盒形式随机发放的校徽。

第二份入学礼则是“独树一帜、勇走新路”的人大立体书立。这份需要自己动手亲自组装的立体书,让新生在动手拼装的过程中了解了解校史、读懂人大。

第三件入学礼是新生专属的第一本书。该书是由中国人民大学老校长成仿吾编著的《战火中的大学——从陕北公学到人民大学的回顾》,记录了老校长对从陕北公学到华北联合大学再到华北大学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创办和复校初期的珍贵回忆。翻开书页是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校长林尚立对2024级新生的专属寄语。

“新版通知书为2024级新生带来了别具一格的入学第一课”,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不仅增强录取通知书本身的仪式感,更是一次深刻感悟校史、理解发展、融入未来的珍贵旅程。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学校的文化和精神,从观看、触摸通知书的每一元素,到亲手拼装成完整的立体模型,再到仔细品读老校长的书稿文字,了解校史、读懂人大、走近校园、展望未来。”

02 自立式设计期许浙大学子立身、立业、立言、立德

6月25日,浙江大学2024年本科录取通知书上新,并公布了设计理念。

据“浙江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介绍,今年浙江大学本科录取通知书共包含三个亮点。

亮点一是“一盏灯 照亮‘灿若星辰’的你”。录取通知书以长画卷的形式铺开录取通知书,仿佛展开一幅未来的求学蓝图。内页选用特殊透光材质做成,透过阳光可映现出求是大讲堂上空的璀璨星辰灯;内页下方的图画融合了浙江大学“港泉溪池江舟海”七大校区地标建筑为设计元素,从求是蓝、创新红到青渐绿、月白黄,象征着一代代浙大人的春秋冬夏,寓意着浙大人不变的传承与坚守。

亮点二是“自立式设计 书立人也立”。今年的录取通知书采用了创新的自立式设计,寓意,立住的不只是一份被录取的荣誉,更是一份对浙大学子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期待。

亮点三是“从《四库全书》中来 古典又新潮”。百廿年来,一代代浙大人为保护和传承文脉鞠躬尽瘁。1937年,为保护文澜阁本《四库全书》,浙大师生在校长竺可桢的率领下,一路西迁,安全地将库书存放在贵阳地母洞,并在极其有限的条件下,对库书进行科学、细致、持久的除湿防护。此次全新改版的本科录取通知书借鉴《四库全书》古籍的装帧方式,体现出浙大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浙江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表示,每一次轻轻翻页是对文脉的追溯、尊重和传承,更是求是精神薪火相传的见证,希望学子们接力赓续中华文脉,昂首坚定文化自信。

03 海棠为凭当归为契 盼天大学子学有所成,立志报国

6月27日,天津大学发布2024年本科生录取通知书——“未来之书”,并公布了设计理念。

据“天津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介绍,通知书采用折叠式设计,一面是百卅天大的历史荣光,一面是天大双校区的风采长卷。大学堂立,海棠相依,诉说天津大学百年来的坚守与传承。

随通知书一起寄出的,还有藏着热切盼望的“当归”相框,这份珍贵的礼物来自天大定点帮扶的甘肃宕昌县。

当归,味甘性温,寓意期盼在求学路上终有回甘。“当”你学成,“归”家报国,这是学堂与生俱来的家国情怀。以当归为契,愿未来每一个学子学有所成,立志报国。

04 解锁带“密码锁”的齿轮转盘 开启在上交的新起点

7月2日,“上海交通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展示了2024年本科录取通知书礼盒,并公布了设计理念。

据介绍,录取通知书外盒通过齿轮转盘开启,其设计元素为交大校徽,采用三层叠盘结构。通过中盘指针旋转,与盒子内部的机关对位开启,错位锁闭。齿轮转盘为锌合金材料,红色底盘篆刻有校史大事记年份,凸显交大128年深厚历史底蕴。校史年份采用金色浮雕工艺,与深红色底盘交相辉映,庄重而喜庆。

要打开录取通知书,首先需要解锁这个带“密码锁”的齿轮转盘,它的密码是“1896→2024”,当指针从1896顺时针转动到2024时,盒子方可开启。1896是交大的起点,而2024则是新交大人的人生新起点,期待新同学们在交大开启全新的人生旅程。

录取通知书外壳为整体折叠式的支架,背面打开支架板便可像相框一般立在桌面,正面四角为祥云藤蔓纹的角封,用以固定录取通知书页。祥云纹样寓意着学业蒸蒸日上、前途光明的美好祝福。

录取通知书内封正面由生宣纸包裹,宣纸表面勾勒与录取通知书外层礼盒相呼应的“紫气东来门”线描。录取通知书内封背面为双层设计,将外层打开可以在平面上进行立体的展示和保存。录取通知书内封背面书写着上海交通大学校歌,满笔氤氲着交大探求真理、传承文明、振兴中华、造福人类的殷殷使命。

礼盒内,还有来自上海交大校长丁奎岭的一封信、校史尺、磁吸式校徽、思源小夜灯、“方块交大”明信片和“盲盒”行李牌等。

05 万米深海的一滴水激励哈工程学子海洋报国

6月30日,哈尔滨工程大学发布了2024年高考录取通知书,送给所有新生一份来自深海的礼物。

据“哈尔滨工程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介绍,通知书以“来自深蓝的邀请”为主题,整体以深邃的船海蓝为背景,寓意哈工程青年学子以“为船、为海、为国防”的责任担当,承载着走向深蓝、实现海洋强国的使命;深蓝的色调、镂空的设计与排列整齐的栅格,尽显海的深邃与神秘,寓意星辰大海漫漫征途,未知的奥秘等待与你共同探寻;录取通知书卡册正面,以探幽深海的水下潜器为主体图案,背面是水下潜器光影效果图,寓意哈工程人致力于祖国船海事业,始终在向海图强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巨轮前行的朵朵浪花,抽象为浮动的波纹,记录着深海的声音,寓意哈工程人,在探索深海过程中技术上的不断求索。

在每一份录取通知书里都有来自万米深海的海水。据介绍,2021年,哈工程科研团队自主研制的“悟空号”全海深水下无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完成4次超万米深潜,采集到来自10896米深海的海水,创无人深潜世界纪录。学校将这珍贵的水滴装进了通知书中,带学子聆听来自大洋深处的呼唤。

除了“限量款”水滴外,学校还精心设计了专属潜艇造型的文创摆件,航母、LNG船、大型邮轮,造船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悉数登场,“奋斗者号”“深海勇士号”“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一枚枚精巧的“国之重器”拼图闪烁着哈工程校友和哈工程人的智慧,彰显了中国深潜硬核实力。

“哈尔滨工程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表示,希望这份诚意满满的礼物,让学子们在步入校门之初,就感受到海洋强国梦想的热血丹心,让海洋强国梦自此起航!

06 高品质超薄钢“5G钢”折射北科大深厚科技底蕴

6月26日,北京科技大学发布2024年本科生录取通知书。铁锈红搭配鎏金点缀,北科大“红盒子”一如既往的亮眼。

据“北京科技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介绍,“红盒子”正面是校训“求实鼎新”,开合处使用金色校徽印章扣固定,内部印有学校70余年的历史沿革,丰富的北科大元素,生动地展现着学校的文化精神,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录取通知书主体由北科大教师团队和校友团队携手研发的高品质超薄钢“5G钢”制作而成。“5G钢”又称蝉翼钢,厚度最薄可达0.07mm,主要为5G基站信号接收器、信号发射滤波器、集成电路板等用钢。该材质是由学校教师团队和首钢校友团队携手攻关,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自主研发生产的全球首创,是世界最薄的钢铁。虽薄如纸,但坚硬如铁,也折射出北科大深厚的科技底蕴,展现着北科大钢筋铁骨的精神气质,寄托着对新一代探索者的殷切期盼。

新版录取通知书引来众多老校友眼馋,“这样的录取通知书也太酷啦”“能以旧换新吗”

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处老师介绍说:“这次的录取通知书还能唱校歌。”今年新增了浪漫音乐惊喜:打开装载“5G钢”录取通知书的红盒子,校歌《北科华章》的旋律便会悠扬响起。

07 桃花坞木板年画带苏大学子刻印梦想,桃李东吴

6月30日,苏州大学2024年本科录取通知书正式“上新”,并公布了设计理念。

据“苏州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介绍,苏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将苏大底蕴和姑苏非遗进行了有趣的融合。以江南园林的花窗和象征学子的桃李花朵为主要视觉符号,结合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对“创”“刻”“印”制作工序的匠心钻研,引申出此次录取通知书的主题。刻印梦想,桃李东吴,梦想指引征途,东吴见证成长。

策划:万 方 商 亮

执行策划:王 莹 冯文雅 王 琦

终审:陈竞超

新华网新闻中心、教育事业中心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