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是工具还是伙伴?观众不爱看海外电影了?上影节电影大佬激辩行业现象
来源:龙8国际 更新时间:2024-11-02 02:23:42
昨天,工具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论坛以“光影之路 焕新启航”为主题展开。还伙海外2023年电影市场强劲复苏,伴观辩行电影票房大幅提升,电影电影宣发形式日趋多样,上影电影口碑的节电重要性日益凸显。
2024年,影大业现电影人如何持续深耕精品创作,佬激为观众贡献更多题材多元、工具类型丰富的还伙海外口碑佳作;科技创新如何赋能电影产业优化转型;差异化发行机制将为电影行业注入哪些新的活力;电影国际合作呈现出哪些新态势?开幕论坛上,阿里影业总裁李捷、伴观辩行IMAX中国CEO孟丹青、电影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上影上影集团董事长王健儿、节电华人影业总裁应旭珺、影大业现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等进行了探讨。
中国科幻电影的产量等相对落后
光线传媒王长田指出了当下中国电影市场面临的一些问题,比如类型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现象,相比国际市场,尤其是美国等发达市场,动画片和科幻片等类型电影在整体票房中所占的比例过低。
而且中国科幻电影的产量和质量也相对落后,“虽然《流浪地球》取得了成功,但整体而言,中国每年的科幻电影作品数量和影响力仍然不足。科幻电影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电影工业的水平,还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与此同时,王长田透露,由光线传媒与三体宇宙联合出品的全新《三体》电影,将由张艺谋执导,“现在已经进入到前期的运作。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期待的科幻大作,我们希望能够抓住《三体》这部小说的精髓,同时能够带来突破和创新,也希望能够带来中国电影未来在国际市场上有所收获。”
中国观众不爱看海外电影了
阿里影业总裁李捷则从互联网科技公司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观察,“观众的价值主张和审美趋势在6-12个月内剧烈变化,而电影制作周期通常为24-36个月,这导致电影制作方难以在长周期内契合观众的短周期变化。”
因此,李捷指出,接下来“电影制作方怎么样在一个长周期中,又要契合观众短周期的变化”,这无疑将是一大挑战。对此阿里影业有一些初步的判断,也将在即将发布的“华语巨制”计划中付诸探索,“也许未来会用几年时间来证明今天做的这个决定是不是正确的。”
另外他也发现,这两年中国电影市场的一大挑战就是,中国观众不爱看海外电影,这是一个大的变化。
“我们认为,让中国的观众能够看到全世界各个国家不同类型、不同文化、不同表达方式的好电影,是行业非常重要的一个点。”他透露,阿里有一个计划叫“好片尽在淘票票”,一直在跟中影集团协助营销推广,包括从去年开始,到今年的影片,如《你想活春怎样的人生》,包括马上上映的日本动画《排球少年》,等等,都是来自全球各地不同的电影,这些电影有助于培养观众对电影的喜爱,以及给予新的补充。
将目光投向“中国人的海外故事”
“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最关键的下一个十年,我们还能为中国电影做些什么努力,我也没想好。未来,博纳影业将把目光投向中国电影的海外故事,我觉得这一部分可能还有机会让今天的观众耳目一新。”博纳影业的于冬有备而来,他表示,“中国人的海外故事”的计划同样是三部曲,“博纳正在开发的中国企业家在华尔街的故事,对标的是《华尔街之狼》;国安的情报人员在海外抓间谍跟隐蔽战线的斗争,对标的是《谍影重重》等。”
他表示,在类型电影上更加国际化的表达,是博纳未来几年需要努力的,中国人的海外故事,这个类型的国际化表达可能是我们未来的一个努力方向。希望中国电影在本国市场形成盈利之后,能够在海外市场继续扩大它的影响力跟辐射力、出口的能力。
“AI是工具还是伙伴”引发激辩
聚焦行业热点的上影节论坛,自然也要探讨时下最热的AI。
“AI是工具论”的观点,也得到了多位行业大佬的支持。
阿里影业总裁李捷认为,AI技术和虚拟拍摄正在改变电影制作方式,提升制作效率和降低成本,但不会改变电影创作的本质,创意和创作者依然是核心。阿里影业目前在多个项目中使用AI技术,包括在剧集和电影中大规模应用AIGC技术,以优化文本、视频、特效和后期制作。
华人影业总裁应旭珺也谈到华人文化集团在其动画部门东方梦工厂中广泛应用AI技术,以加速动画角色和场景的设计和制作。她认为,当前阶段的AI主要是提供创意和技术的辅助,但随着技术的发展,AI将使影视创作更加大众化和民主化,赋予更多普通人创作的能力,“AI在动画制作中已经运用了不少,但更多的还是处于前期创意辅助的阶段。”
IMAX中国CEO孟丹青则强调,AI可以帮助优化设备和多元化内容,但永远无法替代人类的创新。IMAX正研究利用AI技术优化直播和流媒体分辨率,并计划在未来的体育赛事和演唱会电影中应用AI技术,提供更优质的观影体验。
“对AI过度的期望是不现实的,同样,恐慌也是不现实的。”王长田认为,“电影是以创意为核心的,AI只能作为一个提高效率的工具。”
而积极拥抱AI,并视之为伙伴的也有。
上影集团董事长王健儿以实践案例指出,AI的力量不容低估,不应只视之为工具,而应该将它作为“创作伙伴”。
王健儿提到,在实际应用中,AI已经能够在灵感上给人以启发,“我们认为自己的创意特别重要,是最好的,但是我们也得承认,有的时候AI出来的结果同样也好,甚至比自己原来想象的还要好。所以我想让AI成为我们的创作伙伴,而不仅仅是工具。”
同时上影集团对AI持非常开放的态度,目前已在尝试利用AI技术进行电影创作,并在车墩新买的昊浦基地建立了AI创作中心,旨在探索AI在电影创作中的更多可能性。此外,上影集团还计划在南极题材电影《雪龙号》中运用AI技术,以实现更逼真的场景再现。
于冬也是积极拥抱AI的一派,他谈到,AI将对电影公司带来重大的变革,“过去我们叫素材、叫工程文件的东西,以后可能都是数字资产”。
他透露,博纳影业已经成立了自己的AI工作室,开始从短片和形象创作入手,逐步积累数字资产。无论是即将暑期档上映的《传说》中让成龙重回二十多岁的“巅峰状态”,抑或自己将在接下来的博纳发布会上与25年前的自己对话,都让于冬兴奋不已。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