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儒学动态
专家观点
项目成果
研讨动态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活动
传播普及 传播普及
交流互鉴 交流互鉴
尼山龙8国际·文明论坛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龙8国际·文明建设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
《孔子研究》
《中国儒学年鉴》
儒学名家 儒学名家

心理周刊

来源:龙8国际  更新时间:2024-11-01 18:35:52

 

最近,心理周刊热播韩剧《眼泪女王》让网友发现,心理周刊“怎么财阀一家子恋爱脑”。心理周刊编剧真是心理周刊“恋爱脑制造机”,在恋爱的心理周刊世界里什么事情都能发生。网友甚至从剧中总结出了四种“恋爱脑”,心理周刊全能守护型恋爱脑,心理周刊偏执占有型恋爱脑,心理周刊脑子不太行恋爱脑,心理周刊以及寸步难行恋爱脑。心理周刊记者浏览社交媒体讨论来看,心理周刊在调侃中“恋爱脑”几乎变成了一个“褒义词”,心理周刊对此,心理周刊心理专家表示,心理周刊不要简单将“恋爱脑”归于贬义词,心理周刊但沉迷追剧的同时,还是要警惕“恋爱脑”的负面体验。

图 视觉中国


男主化身“全能守护型恋爱脑”,

“恋爱脑”反转了?

《眼泪女王》主要讲述了目中无人的财阀三世、百货店女王洪海仁,和集团法务白贤宇3年的婚姻生活遭遇危机而又奇迹般重新开始的爱情故事。跌宕起伏的剧情,极限拉扯的夫妻关系,肿瘤、豪门、复仇、离婚等狗血戏码样样不少,使观众的心被《眼泪女王》紧紧牵住。一个有意味的探讨是,这部大热剧集催化的“恋爱脑”话题,引发观众思考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两性情感,怎样呵护婚姻关系。

成长环境迥异的男女主人公对彼此一见钟情,男主是首尔大学法律系毕业的高材生,颜商智商都在线。他被网友打上“全能守护型恋爱脑”的标签,抱着满满的事业心,一心辅佐老婆的公司,但周围人说他是因为钱才跟她在一起,整天处理亲戚的破事,丢尽了律师的颜面。重要的是,感受不到爱意的婚姻让他心灰意冷,想要离婚。就在这时却得知老婆罹患癌症。“一对出身与性格悬殊的爱侣,婚后可能面临的种种危机”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有网友说,“我男朋友就是男主这种类型的,把我照顾得很周到,为了我默默做了很多事,我都没留意到,超级尊重我,所以我看这部剧就很容易代入进去。当然一边看也一边反省。”结果评论下面一堆网友“催婚”,“赶紧结婚啊!”“恋爱脑的老公是婚姻长久幸福的秘方,你很幸运,请好好把握并善待他。”还有网友表示,“恋爱脑”老公表现出专情等特点,体验感直接拉满。“从今以后恋爱脑是一个褒义词了。”

此外,剧中还有“偏执占有型恋爱脑”角色,为了自己的一厢情愿,不尊重对方隐私,频频越界,令人感到恐怖。还有财阀家族中“史诗级恋爱脑”竟被对方骗光财产,被网友调侃为“脑子不太行恋爱脑”,以及傻到无可救药的“寸步难行恋爱脑”。从网友调侃的语气来看,以往招致不少负面评价的“恋爱脑”似乎被“正名”了,真是那么回事吗?

2022年,“王宝钏挖野菜”曾成为网络热梗,让大家纷纷表示要杜绝和远离“恋爱脑”。故事”对“恋爱脑”与“王宝钏”的调侃背后,传递的是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也是新时代下,对自身价值的认知与观念进步。没想到在《眼泪女王》之后,“恋爱脑”出现反转。

好的情感带来心灵富足,

“恋爱脑”也有积极方面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江苏·南京12355心理专家智库成员、南京交通技师学院思政高级讲师韩宁告诉记者,人在恋爱过程中大脑中会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神经活动,这些反应和活动包括多巴胺、催产素、内啡肽等神经递质的分泌,它们会导致人在恋爱过程中出现强烈的情感体验。

网络热词“恋爱脑”,是一种“爱情至上”的思维模式,那些一谈恋爱就把全部精力和心思放在爱情和恋人身上的人,就被称为“恋爱脑”。心理学把“恋爱脑”这种模式称为病理性依恋或者痴迷型依恋。神经心理学研究发现,产生“恋爱脑”最本质的原因是缺乏内在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韩宁说,在大多数认知中我们将“恋爱脑”归于贬义词,“其实我们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恋爱这个行为本身是积极的,好的情感能给人带来更多的心灵富足,积极方面很多。”

首先,人在“恋爱脑”状态下,个体对伴侣的关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高强度的关注不仅仅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捕捉上,更深入到情感层面的细腻感知。这种高度的关注有助于双方建立一种“心理共鸣”,即能够深切理解并感受到对方的情绪变化,从而促进情感的深度链接。在这种状态下,情侣间的非言语交流得到加强,细微的表情、语气变化都能成为彼此间传递爱意的桥梁。这种专注能激发伴侣间的相互扶持与鼓励,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加深彼此的信任与依赖。

其次,恋爱不仅是一段情感经历,也是个人创造力的催化剂。处于恋爱中的人们,为了给对方惊喜或是维持关系的新鲜感,往往会想方设法进行各种创意表达,比如写诗、画画、策划浪漫约会等。这些行为不仅丰富了恋爱体验,也为个人提供了展示自我、探索新领域的平台。从神经科学角度看,恋爱期间大脑中的多巴胺水平升高,这种“快乐激素”能显著提升大脑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为创造性思维的爆发提供良好的生理基础。

再者,恋爱所带来的积极情感体验,如幸福感、归属感和满足感,对个人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这些正面情绪能够有效缓解压力,减少抑郁和焦虑的风险。心理学研究显示,拥有稳定恋爱关系的人在面对生活压力时表现出更强的韧性。此外,恋爱中的正向情感还可以通过“情感溢出效应”影响到其他生活领域,如工作、学习和社交,使个体在这些方面表现得更为出色。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燕认为,恋爱脑的人常对另一方竭尽全力的照顾,这容易让自己和对方退行到被爱的童年感受,也可能会治愈人成年以后的爱的缺失,从这个角度来看,恋爱脑能满足彼此被照顾的渴望,治愈彼此爱与被爱的需要。

警惕负面体验:失去自我,让对方感到压力

然而,韩宁也表示,“恋爱脑”之所以在某些情况下被视为贬义词,是因为它往往伴随着一些偏激的行为表现。这些行为可能带来非积极的体验,需要我们保持警惕。

例如,“恋爱脑”可能导致人们对伴侣和恋爱关系产生过度理想化的认知偏差,从而忽视或合理化存在的问题。电视剧《眼泪女王》婚姻关系中各种错位,就与之有关。这种偏差可能会影响决策的准确性,导致过早的承诺或忽视潜在的不匹配因素。心理学理论中的“光环效应”可以解释这一现象,即对某人某一方面的积极评价会扩散到对其整体特质的正面看法。长远看,这种盲目乐观可能导致关系中的不满累积,直至爆发冲突。

其次,当个体过于沉浸在恋爱中,可能会逐渐失去自我,忽视个人的需求、兴趣和成长。心理学强调自我实现的重要性,认为健康的人际关系应当支持而非阻碍个人发展。恋爱脑的个体可能为了迎合对方或维持关系的和谐,无意识地放弃自己的界限,长此以往可能导致自尊心受损、自我效能感下降,甚至产生身份认同危机。

韩宁说,在这个过程中情感波动是恋爱脑的一个显著特征,情绪的起伏不仅限于快乐和兴奋,也包括焦虑、嫉妒和不安。这些负面情绪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对个人心理健康造成伤害,还可能侵蚀恋爱关系的稳定性。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管理能力是维持健康关系的关键。缺乏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恋爱中的小摩擦也可能演变成不可调和的矛盾。

让许多人“怒其不争”的是,恋爱脑在某些情况下会促使个体不计成本地为关系付出,甚至牺牲个人的核心价值观和长远利益。这种过度牺牲在短期内可能被解读为深爱的表现,但长期而言,它破坏了关系的平等与尊重,可能导致个人发展受阻,以及对关系的不满和后悔。心理学强调,健康的亲密关系应基于相互尊重和个体完整性的维护,而非单方面的牺牲。

最后,“恋爱脑”可能导致个体在关系中过分依赖对方的认可和反馈,这种不平衡的状态不仅减少了对方在关系中的参与感和成就感,还可能让对方感受到压力和束缚。长期下去,伴侣可能会因为感到自己在关系中的价值和独立性被削弱而选择离开。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一段持久的关系需要双方都有足够的空间去成长和展现自我,过度的依赖和理想化往往难以满足这一基本需求。

张燕告诉记者,“恋爱脑”本质上是一种亲密关系中的“自恋”状态,即我用我喜欢的方式来爱你,这种感觉自己是觉得最舒服的,而往往忽略对方的感受。如果对方的回应是正向的,可能强化自己的恋爱脑,继续投入价值;但如果对方回应是负向的,恋爱脑的人往往更加上头,有偏执的人可能会步步紧逼,让关系变得越来越糟糕。

所以“恋爱脑”一般都是自我感动式的单向输出,缺少了与对方的真诚互动,也缺少了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别忘了恋爱期中很重要的内容是互相了解。

恋爱开始,容易冲动,产生激情是正常的,但随着感情慢慢深入,关系是有变化的,从原来的激情变成积极沟通、互相理解。另外关系里最重要的是互相包容,人都有缺点,在互动时要尊重对方的不一样,求同存异,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成长,这样才能经营好一段良好的婚姻。

小贴士 >>

如何避免“恋爱脑”的负面影响

为避免“恋爱脑”的负面影响,不妨参考以下:

1.理性看待爱情。爱情中双方都是平等的,不要因为喜欢对方或者对方很优秀就产生自卑心理,好的爱情应该是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

2.提升自我价值感。爱人先爱己,在任何一段关系中,最先考虑的一定是自己的感受。要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3.扩大交际圈。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中还有亲情、友情等,我们要学会合理分配社交时间,而不是把时间都花在爱人身上。

校对 李海慧